解家“五子”能济美
□陈 斌
本文字数:1813“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凡是对《三字经》中故事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窦燕山培养五个儿子成为国之栋梁的家教传奇。兴化北城外“济美堂”解氏家族,是一个以诗礼传家的簪缨门第,解氏的堂号由来,便源出于先祖解汝楫“五子济美”的历史佳话。
“济美堂”解氏元末时由镇江葛村迁入兴化,初定居于南城内文林里,几代人清贫度日、无闻于世。明永乐帝时,一位名叫解琇的家族子孙因为画技高超,被召入京城(南京)绘制大报恩寺廊壁。解琇之弟解珙,“画山水、人物皆妙”,有一子解文,在乡以教书为业。解文次子解宋,字南芙,中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三甲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司副使,解家由此步入兴盛。
解宋的儿子名叫解汝楫,字瑶津,国子监生,为人朴素谦逊,与李氏夫人生育了五个儿子,依次取名学皋、学夔、学龙、学周、学尹。他的期望是五个儿子能以古代圣贤为楷模,成为有益于国家的人才。解汝楫过早离世,李氏夫人艰苦持家,“五子”不违父教、萤窗苦读,终成大器。解汝楫身后备极荣耀,被旌以“五子济美”的褒匾——“济美”的意思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这块匾额至今悬于兴化城中心的“四牌楼”上。
解学皋是“五子”之中的长兄,字渌水,在父亲去世后,承担了“长兄为父”的职责,奉母命训导四个弟弟昼夜苦读。解学皋的才学不亚于四个弟弟,他在幼年即被称为“奇童”,然而为了培养四个弟弟,却耽误了自己的前程。解学皋以拔贡的身份出任吴县训导,后为广东澄迈知县,又提拔为广西某府同知。在粤地为官期间,解学皋以“以德化民”著称。在处理案子的问题上,他轻易不施用刑罚,不得以用之,便会哀怜终日而不乐。甲申国变时,鱼雁鲜通,解学皋生死不明,在任上消失了踪迹。
解学夔,字章卿,明天启二年(1622年)三甲进士,官授福建沙县令。在沙县任上,他清正廉明,多有惠政,由一位识才的巡抚推荐,入朝为吏部主事。解学夔没有被朝廷的不良风气所影响,始终保持着一股凛然正气,他的声誉鹊起,因此受到权要的嫉恨,被中伤降职。解学夔生前的最后官职是广东兵备副使,当时广东的海盗刘香佬一伙甚是猖狂,解学夔奋力攻剿,朝廷对其论功行赏,他却因为积劳成疾而告归乡里,不久病卒于家中。
解学龙,字石帆,是“五子”中最为显贵,也是宦途最为传奇的一位。解学龙,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甲进士,历任金华、东昌二府推官,因政绩卓著,擢升为刑科给事中。他在官不避权贵,敢于直谏,又通晓政务,提出很多有裨于国家的改革主张。天启五年(1625年),解学龙因得罪魏忠贤而被御史智铤弹劾,以“东林党人”的名义被革除官职。崇祯元年(1628年),解学龙复官;崇祯五年(1632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在江西任上八年,解学龙操练水军,为朝廷镇压四方“盗贼”(起义军),还重建了战火毁败的豫章名胜滕王阁,主修《滕王阁续集》。崇祯十三年(1640年),解学龙即将从江西解任,向朝廷推荐了被贬江西的黄道周。此事引起被黄道周弹劾过的杨嗣昌反感,杨嗣昌旧事重提,称解学龙包庇“东林”同党,于是解、黄二人被廷杖八十,遣戍贵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煤山自缢,南明福王登基,召回解学龙,官拜兵部左侍郎,又升任刑部尚书。然而大势已去,奸党横行,仅仅过了一年,解学龙就因得罪马士英、阮大铖而被第三次革职。对国一片忠诚的解学龙无力回天,看着长驱直下的清军,只能竭尽家财供给史可法抗清军饷。在扬州和南京相继失守后,解学龙对天长叹,最小的儿子解诒跟着他自沉于扬子江殉国。
解学周和解学尹二人的一生远没有兄长的坎坷曲折。解学周,字蝶斋,贡士出身,曾任浙江崇德知县。在任抚慰良民,惩治奸邪,受到百姓爱戴。晚年回到故乡的解学周还被推举为乡饮大宾,足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解学尹是明崇祯元年(1628年)三甲进士,字伊人,官授福建建宁推官。他明察秋毫,使一郡之内没有冤屈之民。官擢礼科给事中后,解学尹一不受贿徇私,二不趋奉奸党,并直言敢谏,晚年隐退在家,不久病卒。
除“五子”而外,解家“学”字辈中多有英才。其中,都司解学曾从史可法守扬州,在清军攻下扬州后以巷战死,被清朝追谥为“烈愍”。
“济美堂”解氏在“五子”时代部分族人由南城内迁居北城外,解学龙在北城外三阳巷筑有一座府邸,他的子孙便大都定居北门。民国时期北城外大街上著名老字号——“解裕泰布庄”,即为解学龙后裔解湘麓(名记者解聘如祖父)创立。
解家“五子”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其家族历代重视子女教育,培养出了各个领域的众多人才,使“济美堂”解氏位列兴化明清“八大家族”之一。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