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三十年
□本报记者 房干森 郭亚群
沈贵余,江苏兴化人,1937年1月生,1955年12月入伍,1957年1月入党,1967年9月至1968年2月在空军雷达学校营团指挥班学习。历任雷达操纵员、班长、副站长、站长、营长、团副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84年4月转业至兴化市邮电局任局长、党委书记。1997年3月退休。
18岁开始戎马人生
1955年,沈贵余正在安丰中学读初三,那一年部队来兴化招两批兵:第一批600多人,大多是普通兵,前往东北等地;第二批300多人,为特种兵。而沈贵余就是第二批中的一员,从此刚满18岁的沈贵余开始了他30年的戎马生涯。
很快沈贵余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被选进了广州军区防空军军士学校,分到了雷达连。兴化300多个兵,被选调到雷达连的只有12个。据沈贵余回忆,当时在雷达连的很多都是来自广西的兵,而且他们都是高中生,兴化过去的都是初中生,尽管学历没有他们高,可是整体的素质却远远超过了他们。就在1956年年底,广州军区防空军分到了一部从苏联进口的雷达——π-20,据说当时这部雷达是用了30多列火车的苹果换来的。为了更好地掌握并使用这部先进的π-20,空军指挥部从防空军军士学校中抽调优秀学员15名组成一个新的连队——π-20雷达连,在原来雷达连的兴化12名学员全部被选中,另外又从广西兵中选了3名。“当年我们要学习很多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电工、无线电知识、雷达原理,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本来我们安心学下去,可能就能拿到中专文凭,可是谁知道我们兴化的12名学员全部被提前选调进π-20雷达连了,尽管拿不到学历了,但是在当时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呢。”回忆起这一段,沈贵余的言语中无不透露出骄傲之情。
史无前例的3:0
1958年7月,蒋介石凭借美国先进战斗机,在大陆东南沿海领空侵扰,窜入汕头、广州、惠州上空盘旋。为打击其嚣张气焰,我空军将飞机、雷达均分解后用登陆艇海运到汕头再进行组装作战。沈贵余所在的雷达连也随其抵达汕头协同作战。
当年7月29日,蒋介石出动了4架美制F-84飞机侵入东南沿海一带上空。该目标被我方雷达迅速锁定后,我方立即起飞4架米格-15战斗机迎战,,当场击落两架,击伤一架,,我方人机未受损失。此战况被誉为“3:0”空对空战斗,并载入空军史册。当时,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引发全国轰动。“当时我担任测高手,主要工作就是测高、比高,雷达是飞机的眼睛,我们必须提供非常精准的数据,才能命中敌机,一举歼灭。当然当时苏联的π-20也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比起以前的雷达,它的微波雷达性能能让我们得到更为精准的数据。”沈贵余说。在这场战斗中,沈贵余,由于预报精准,荣立三等功。年底,他又被评为“五好标兵班长”荣立三等功。
成功击落美军侦察机
1964年8月29日,美军1架DC-130型运输机从冲绳嘉手纳基地起飞,翼下挂载BQM-147G型无人机,飞抵南海上空投放。随后,无人机高度上升至1.75万米,时速750千米,从海南岛海口首次入侵中国领空,穿越雷州半岛,经广西南宁、梧州、广东兴宁、福建漳州,从厦门出海,到台湾北部湖口上空伞降回收。接着在9月初至10月上旬,美军又连续在中国南部诸省入侵侦察6架次。“当时,我们的雷达设备还比较落后,只有雷达波瓣对准了飞机才能发现它,否则根本就测不到,再加上美国的那种无人驾驶机,机身非常小,它的机身和机翼都涂上了反雷达的材料,将我们的雷达电波都吸收了,所以我们要想捕捉是非常难的。”沈贵余向记者介绍道。
为有效地打击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空军确定在南宁、遂溪、昆明、蒙自等地设立高空作战点,调配性能较好的歼-6、米格-21型飞机,组成精干的作战分队和指挥引导班子,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研究和训练,终于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基本战法。1964年11月15日11时53分,美“火蜂”式无人驾驶高空侦察飞机入侵中国海南岛领空,空军第1师中队长徐开通奉命驾驶歼6飞机截击。12时20分,徐开通发现目标,立即爬高追随至其机尾后,从距离400米一直打到140米,攻击3次,首次使空中“黑小姐”陨灭他乡。1965年1月2日13时55分,空1师驻南宁作战分队副中队长张怀连,驾驶歼-6在17700米高空又击落美无人驾驶侦察机1架。
沈老回忆,击落那种飞机的关键在雷达的精确制导和锁定目标航迹,飞行员要有熟练的操纵技术并正确选择最佳跃升方案,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瞄准、射击、脱离等系列战斗动作。作为雷达操作员的沈贵余苦练技术,达到了能在0.4秒的反应时间内对敌机进行精准定位。
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这两张照片,是我翻拍的了,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将军、贺龙将军接见击落美机的雷达操纵员和飞行员共10多名有功人员的照片。现在原照在市档案馆了。还有一张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击落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全体参战有功人员的照片,那张照片非常大,有1.2米长,现在也在档案馆,那张照片非常壮观。”沈贵余笑着说。
1965年1月12日,沈贵余与10多名参战人员等候周总理的接见。接见时,周恩来总理非常亲切,他用浓厚的乡音问沈贵余:“哪里人啊?”“江苏兴化人。”沈贵余回答。周总理立刻回道:“哦,里下河一带啊,鱼米之乡啊。”沈贵余想不到总理还知道他的家乡兴化,至今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1月17日,又受到毛泽东、刘少奇等中央领导接见。
1965年10月5日,沈贵余因雷达情报及时、准确,保障我空军飞行部队击落美国大型电子侦察机有功,再次受到了周总理的接见。
1977年,沈贵余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出席盛会;1980年被选为广州军区空军第六届中国共产党党委委员。
退伍回来,他的人生依旧精彩
1984年,结束了近30年的军旅生涯,沈贵余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兴化。那一年,沈贵余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到了近知天命的年纪,他又开始了另一份工作——邮电局局长、党委书记,在任期间,他看着新的自动化大楼建成,见证了程控电话的使用,他也因为卓越的工作成绩和政治素质被评为“廉政勤政好干部”和“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
1997年沈贵余从工作岗位退休,在牌楼社区做起了党员义工,继续发挥余热,做起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来。几年前,沈贵余爱上了打门球,现在每天上午打两个小时,下午再练上一个多小时。“我不抽烟,不喝酒,多年来一直这样,到老了,总要有个爱好吧,门球这项运动就特别适合老年人,运动量不算太大,可以修身养性,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非常好呢。”沈贵余说完,就打了一杆子。
记者手记
刚进沈老的家门,沈老就非常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他房间里的全家福照片,家里每个房间都整理得井井有条,不管是地面还是柜子上几乎都是一尘不染。在沈老给我们看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沈老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以及女婿、儿媳、孙辈们,还有刚刚加入大家庭的一个重孙女。有人说过“一个人幸不幸福,从脸上就可以看出。”是的,从这个大家庭的每个人脸上我都能看到幸福。
采访的过程中,沈老的小女儿、大女儿相继来看望过,小女儿还打趣地对老爷子说:“平常心啊!这么大岁数了,打打球,玩玩就好了。”沈老说儿子早晨也已经来看过他们了,子女们都经常回来一起吃饭聚会。大女儿一边帮着母亲择菜,一边跟我们讲起了那些尘封的往事:沈贵余的三个孩子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广东、江苏、广西南宁,所以取名为粤、江、邕。当年沈老回乡与早就订了亲的妻子结婚,16天后就离开了家乡,留着妻子一个人独守空房,这一守就是整整两年。妻子没有文化,他们只能借助亲友彼此通信报报平安。两年后,沈贵余才将妻子带到广东随军,后来大女儿就在广东出生了,1964年,大女儿刚满两岁,妻子又一次怀孕,正好碰上了北部湾事件,全军从广东调到广西,家属全部由专人送回家乡,大着肚子的妻子独自带着两岁的女儿回到了家乡——兴化大营,再后来,妻子再一次带着儿女随军,来到了广西,他们又有了第三个孩子。那时候的日子是十分艰苦的,可是沈贵余的妻子,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农家女子默默地坚持了下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传统思想在她的脑中根深蒂固,所以嫁给沈贵余后到处漂泊,她从没有过一句怨言。
“我的父亲对我母亲非常好,母亲对父亲亦然,这么多年,我们做子女的没有见过他们吵过一次嘴。”大女儿沈粤很认真地对我们说。沈夫人就在一旁笑着,今年已经81岁的她头发只有些许银丝,笑起来声音很爽朗,完全看不出老态。“那个时候我们吃了太多的苦。现在回想真的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呢。”沈夫人笑着说。“可是现在你们有这样一个大家庭,相亲相爱、其乐融融,多好!”我回道。
是啊,沈贵余是那一次次战争中的功臣,付出的除了他自己的辛劳,还有整个家庭的颠沛流离。可是那些苦吃了下去,总有一天会品味到甘甜,子女们和父母一样有着坚持、上进、不怕吃苦、宽容待人的品质,现在的沈家二老有着健康的身体、孝顺的子女,绕膝的孙辈、重孙辈,有什么比这些更珍贵的呢?
图为正在打门球的沈贵余。
图为周恩来等领导人接见击落美军无人机的功臣们。据沈贵余回忆:第一排:左2罗瑞卿,左3空二师长,左4叶剑英,左5徐开通,左6周恩来,左7张怀连,左8贺龙,左9吴法宪;第二排左4为沈贵余。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