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名吃烹制“戴南好味道”
全镇餐饮业增加值可达2.5亿元
本报讯(特约记者 袁开建 通讯员 王玉琴 特约通讯员 宋桂林)一提起戴南镇“名菜”,人们往往想到“翟三香肚”、孙堡牛肉、戴南杂菜……自从全国100多家各类小吃落户这里后,“舌尖上的戴南”有了“新味道”。
12月18日上午8时,寒风凛冽。刚开张的人民路“小湘味”连锁店内热气腾腾,吃惯了肉丝面、牛肉面、大蒜烫干丝的戴南人,来这里“换换口味”。一对情侣花16元钱要了两碗“三鲜米粉”,尽管辣得汗珠直冒,但还是连汤都喝了。
忙里忙外的经理李文娟告诉我们,她今年47岁,从小喜欢做菜,亲朋好友聚会时,她是必不可少的“土厨师”。因与在湖南株洲做不锈钢生意的一位戴南人是好朋友,李文娟决定在戴南开个湘菜馆。湘菜的特色是:刀工精妙,形味兼美;长于调味,酸辣著称。我们看了一下店里的菜谱,一份酸溜土豆丝只有5元,闻名全国的“毛家红烧肉”也只有12元。中午时分,店门前的“正宗长沙灌汤臭豆腐”摊位,总会引来不少人驻足购买。
“老员外”骨头汤馆,宽敞的大厅被隔成一个个“小包间”。服务员端上一盆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骨头汤,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调羹喝起了汤,那味道全然与我们家里煨的排骨汤不同,浓而不腻,香中带甜。买单的朋友点了10多种蔬菜和肥羊、肥牛之类,全部一扫而空,4个人吃了215元。“老员外”骨头汤说穿了也就是火锅,但冠以品牌之后,价格就上去了。
“镇江有三怪,面汤里煮锅盖,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在人民路经营“镇江锅盖面”的小伙子陆华,是附近的荻垛镇人,前几年在镇江经商时,向开面馆的朋友学了一手好手艺,今年初在戴南开了这家店。他说:“现在人们再也不是只求填饱肚子的问题,而是要吃出品位,吃出文化。”于是,他在店里挂了有关镇江特产的风俗画,并配有民间故事。因此,店里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锅里在下面,带着孩子的顾客指着画给孩子们讲故事。
在戴南街头,早饭有哈尔滨水饺、兰州拉面、东台鱼汤面等,中饭有黄焖鸡米饭、广山全羊席等,想开洋荤还有“肯德基”、韩国烧烤……晚上,那满街灯光闪烁、各具特色的饭店,热情地召唤着食客。
据有关市场管理人员介绍,戴南镇常住人口15.38万人,流动人口1.2万人,目前有个体工商户4767家,其中商业户3260家。全镇经营餐饮的有300多家,其中外地的有120多家。他们给当地人带来“舌尖上的美味”的同时,也拉动了一方经济。据初步统计,今年,该镇餐饮业增加值可达2.5亿元,比去年增长21.1%。
对于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新戴南人”,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子女入学、育龄妇女体检、购买商品房等方面享受本地人同等待遇。
正在烹调长沙臭豆腐。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