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7年11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百家
2017年11月03日

抵御洪魔的水中长城

本文字数:1487

□陈明干

过去,梅雨季节一到,兴化乡村干部的心弦就绷紧了:又要发大水了,又要打坝头了,又要防汛排涝了……

兴化,俗称“锅底洼”。梅雨期间,只要连续下几天暴雨,内河的水就爬上岸了。加上客水压境,乡村干部马上组织人员挖土装袋打坝头,调用机械日夜抽水排涝。若暴雨连连,河水猛涨,那泥土筑成的坝头有的会被冲塌,连绵数十里的联圩局部会决溃,顷刻之间,圩子里数万亩庄稼会有灭顶之灾,村民财产遭受严重损失。1991年,兴化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大面积农田被淹,数十万人被迫转移。时任国家总理的李鹏亲临兴化视察慰问。

要消除水患,必先固本培元。联圩是阻拦洪水、呵护农田和村庄的屏障,兴化的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这一道道屏障里。从1991年开始,兴化调动千军万马对所有联圩进行整修加固。每年秋播结束后,乡民们在乡村干部的带领下,扛着大锹扁担,顶风冒雪,奋战在各自的圩堤上。那时,挖掘机、推土机难得一见,加修这联圩全靠人工。短短几年,兴化农民依靠锹挖肩挑的原始方式,凭借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硬是将全市境内337个、总长3400多公里的联圩加高了、加宽了。

这之后,很多乡镇还结合通村公路、土地项目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在联圩上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既方便了行车走人,同时联圩抵御洪水的基础更加扎实稳固。

兴化城如同一片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市民饱受了水患之苦。水灾严重的时候,城区的九顷、王家塘等街区马路上都能行船。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6亿多元,建成了40多公里长、可抵御3.5米以上洪水的防洪墙,将精致秀美的兴化城安全地守护在怀抱里。洪水来临时,兴化市民不再惶恐不安、手足无措,而是在防洪堤上,闲庭信步,笑看滚滚洪水东流去。

根除水患,关键的,还要消除土坝头、建设圩口闸。兴化水网密布,河道纵横,联圩上一道道河口是人们生产生活船只的必经通道,不可封闭。因而,每发一次洪水就要打一次坝头,洪水过后还要挖开。一个个土坝头,抵御洪水的能力薄弱;堵后又开,浪费物力和财力。1997年,市委市政府在财政压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提出了“三年实现无坝市”的口号。1997年至1999年,全市新建圩口闸1688座,加上原来的老闸,全市累计圩口闸达到3429座,按时实现了无坝市的目标。最近15年,又因河道开挖及防汛实际,新增建设圩口闸600多座,目前全市圩口闸已达4042座。一座座圩口闸,如同一道道城门,当洪水来临之际,乡民只需放下闸门,便可将洪水拒于圩堤之外。

年代过长、河水浸蚀,以及受当初设计的局限,使得较早建设的圩口闸存在闸体老化、抗洪能力弱化的问题。无坝市的目标实现后,兴化水务部门对所有有安全隐患的老闸进行了拆建或整修。从2016年开始,又启动圩口闸电启闭升级改造工程。原来的圩口闸闸门是人工操作铁葫芦进行启闭,放闸慢、成本高,操作上不安全。升级改造后的电启闭圩口闸,电钮一按,沉重的闸门会缓缓下降。一降一升,只需10多分钟。电启闭圩口闸的投入使用,可在洪水到来之前,能在最短时间内放下闸门,阻断洪水涌入圩内。

在整修联圩、对圩口闸升级改造的同时,我市还不断增强排涝动力,每年都在各乡镇联圩内以及城区防洪区域内新建动力较大的电力排涝站,全市已建成排涝站1078座。上世纪90年代前,排涝依靠的是少量的老式排涝站,以及从各村调集的一台台抽水机,内河水位下降速度慢,不能及时排涝降渍。而现在,电闸一推,圩内河水便会哗哗向外翻涌,几个小时的时间,内河水位明显下降,庄稼和鱼塘安然无恙。

从1991年到现在,洪水也曾多次降临到兴化。但每一次,堤外洪水滔滔,浊浪滚滚,圩内却是禾苗葱绿,宁静祥和。那一条条蜿蜒绵长的圩堤、一座座坚固挺立的圩闸,还有堤岸上来回巡防的干部群众,构筑成了一道道固若金汤的水中长城,守护着这一方富饶美丽的家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