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8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文旅
2018年08月18日

随水系而变,随水系而筑。在历史上曾发挥了抗击倭寇保境安民、堵截决堤防御洪水的作用的当属兴化古城墙,在苏北地区仅有——

兴化古城墙的前世今生

本文字数:2508

□特约撰稿 夏义忠 卞俊峰 王萍 梅立成

清朝嘉靖三十八年兴化城墙示意图。

2002年,兴化古城墙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

现存的东岳庙北侧古城墙

现存的小东门古城墙。

明城墙遗址公园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登城而观,内可鸟瞰全城,街道纵横,行人络绎,坊表林立,市景繁华,脚下城墙向两边蜿蜒伸展,如环龙盘卧。外亦可远眺景色,大河环绕,碧波荡漾,白帆点点,绿树成荫,田野牧歌,似天堂仙境。”这是史书上的记载,描写了兴化古城墙在一段时间内的周边景象,讴歌了水乡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和高超建筑技艺。

古城墙形体硕大坚固、雄伟壮观

据1851年(咸丰元年)修纂的《重修兴化县志》中记载,兴化古城墙始建于宋代。1225年(宋宝庆元年),知县陈垓为治安要计,开始构筑周长六里一百五十七步的土城,元末废圮。1372年(明洪武五年)守御千户郭德、蔡德、刘人杰以砖更建城墙,高一丈八尺,内外环水为濠。1538年(嘉靖十七年)知县傅佩率全城民众筑城墙,并凿玉带河,汇三关之水于海子池。于北城玄武故址筑高台,名曰拱极。玉带河汇三关之水于海子池。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城又圮,台亦坏,西北崇不逾丈,城濠渐堵塞,其夏有倭警,知县胡顺华多方捍御。倭去,请于当路重筑。始于八月,次年功竣。用砖六百万五千有奇,灰12万余石,加旧址一丈,高二丈八尺,厚四丈。为有利护守城士卒观察和射箭的安全,还在城头上加建二尺的城垛,垛下建有高二尺五寸的护身墙。城墙面宽四丈,底宽八丈。墙身形体硕大,厚实坚固,雄伟壮观。城墙共设有四个高大拱形城瓮,瓮下铺巨型跳板,让人行走。跳板下挖有陷马坑,待兵临城下时,诱敌深入,歼敌于陷坑之中。瓮口设有双扇大门,平时可自由开关,控制行止,战时亦可土包封闭,据城坚守。据传,开启城门至少需两名力大的壮士。

城墙的四门皆有名。东边称“启元”,南边谓“文明”,西边名“威武”,北边冠“肇魁”。城门上都建有竭山飞角的高大城楼,东南西北各楼分别称为“观海”“怀熏”“见山”“仰宸”。1921年、1924年先后增辟“中正”(小南门)、“朝阳”(小东门)。各城门两边均有砖砌阶梯,可拾级而上。城上有宽路,平时可登高远望,战时可行车走马。宋、元、明、清以来,古城墙还起作拒洪水之效。用当时明朝尺度测量,整个古城墙长约3.2公里,高约10米,宽约12.8米。城墙曾多次整修,清朝道光年间,完成了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四楼圮、四城门分别于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尚存,后因年久失修,城垣残破不堪。

古城墙见证和记录了数次战事

在历史上,兴化古城墙内外曾发生过多次战争。比较著名的战争为明朝末年的“三王”起义(又称“新昌王抗清”)。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兵攻占扬州。邑诸生王缵及弟王续等弃家走东海,奉明朝宗室新昌王集战舰攻打兴化城。有武生戴之藩奋勇登上城楼女墙,令开城迎新昌入。次日,清将张文元率兵至,新昌遁去。捕王续等一批起事者及内应者,并斩于市。王缵与父哲士等缮兵复拥新昌反攻,守城官出锐师反击,哲士父子等人俱殁于阵,新昌大败。

在上世纪40年代前后,城墙还发挥了抵御外敌的重要作用,书写了一段段悲壮激昂、可歌可泣的战斗史。据兴化见证抗日战争的老人回忆:1940年5月底,日军自高邮来犯。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及兴化县党政机关的官员闻风撤至海河灶户陈一带,命令县保安警察150多人开赴城南八里铺御敌保境。县保安警察与敌遭遇后稍作抵抗就往芦洲东撤。日军当晚进入兴化城,见空城一座,于第三天纵火劫掠后撤走。第二年2月,日军独立混成第12旅团(南浦襄吉部)从高邮出发,协同伪军197团刘湘图部,在飞机掩护下首先进攻南门。国民党军顽强抵抗,日伪军受挫,绕道至东门泊。东门外的青龙寺、大尖等地块碉堡林立、火力网交叉构筑,国民党军击退了日伪军多次冲锋。日伪军登陆未果,遂从九顷迂回北上,深夜从北窑尾大王庙登陆,国民党军寡不敌众。1941年2月20日上午,兴化城沦陷。此次战争,城墙部分墙段被炸毁,残存的城墙布满了伤痕累累的“弹孔”。

古城墙于上世纪50年代末大多被拆毁

全国解放后,兴化迈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1958年,兴化古城墙因城市公共设施和内外交通设施建设的需要,经省政府批准后拆除了大部分城墙和所有城楼。据1995年出版的《兴化市志》记载,兴化城墙“仅存西门、小东门等残垣约400米。”分别为百货公司仓库北端,造纸厂大门南端,健康小学东侧,粮食局仓库后侧,每段约100米。

上世纪末,城西地块的城墙因城市建设需要而受损。目前,仅存原百货公司仓库及原健康小学地块附近两处城墙。其中保存较好的为东岳庙后侧这段,因原百货公司仓库建在城墙上而未被拆除。原为一幢单层外墙,长约70米,高约5.5米,墙底宽约1.6米,顶宽约1米,上部砖封呈矩形,用糯米石灰浆砌筑。这对当前研究我国里下河地区城市形成、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986年10月,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兴化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泰州市文物局对兴化古城墙评价为“随水系而变,随水系而筑。在历史上起作保境安民抗击倭寇、堵截决堤抵御洪水的作用,属古代县城墙,在苏北地区仅有”。

古城墙正在逐步恢复精、气、神

近年来,兴化古城墙现存的两段因历经数百年的日晒夜露、风蚀雨淋,部分城砖砖层剥落、棱角圆钝,砖缝填灰土也已风化脱落成条沟状,不少部位灰砖空脱和鼓凸裂缝,内侧不少地方坍塌,顶端砖封全部松动进水。尤其是小东门北城脚根的一段城墙,受暴风雨的冲刷雨水从裂缝、墙缝中外流,有坍塌的危险,且影响周边的居民及行人。为此,对现存的城墙进行抢救性保护势在必行。

2006年10月,市政府专门召开城区古城墙维修保护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与具体任务。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指导思想,按照“修旧如旧,保持风格,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步骤,先修缮东岳庙后侧地块现存的一段城墙。修缮后的这段城墙长约70米,形体硕大、厚实坚固、雄伟壮观,较好地展现了明朝江淮水城特色。城墙北侧新建了约10亩的古城墙遗址公园,让市民、游客们站在公园里向南就可眺望城墙。前几年,市政府依据明朝兴化城墙的建筑风格在银北门街区南侧新建了一座北门城楼,巍然耸立、雄厚方正,有一种坚固持重之感,每个水乡人都为之骄傲、赞叹。今年,市政府决定整治小东门古城墙及周边环境,相关工作正在科学、有序地向前推进,将逐步恢复现存古城墙古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