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8年09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楚水周刊
2018年09月21日

兴化河名文化探秘

本文字数:3056

□刘文凤

四是以开河的时代特征取名,政治色彩浓厚。

我市近代整治河道,曾经在大跃进年代、“文革”期间和农业学大寨年代出现过三次高潮,当时新开和整治河道的命名,大部分都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大跃进年代,全面开花,大搞河网化,当时新开了一大批河道,由于摊子铺得太大,未能完工,在后来多年的工程续建中按规划完成了原来的实施计划,这批河道仍延用原来的河名,如垛田乡南起孔戴接兴姜河、北通湖西口出白涂河、全长8.8公里的跃进河、大邹超纲河、大垛跃进河、下圩跃进河、海南跃进河、舍陈跃进河等都是1975年前后续建整治完工的河道,河名仍沿用原名。

“文革”期间,勤劳淳朴的兴化农民,治水不停步,农业生产迈大步,新开了一批新河、大河。他们按照时代特征给新河起名,如边城、茅山两乡镇联合新开的南北全长9.2公里的朝阳河、周庄朝阳河、沈土仑朝阳河、老圩前进河、下圩前进河、中圩前进河、边城向阳河等,都成为乡镇引排灌航的骨干河道。有的乡镇起的河名政治色彩更是鲜明,如舍陈1966年新开南起塔子河、北接王家港的中心河定名为红卫河,老圩乡新开的横贯全乡腹部的东西干河取名为反修河。后来由于时代进步,舍陈、老圩两乡镇分别将两河更名为塔子河和老圩河,抹去了刺眼的政治色彩。

幸福河

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年代里,尽管当时“四人帮”政治干扰不断,但广大干群对政治纷争十分厌倦,在群众性治水活动中迸发了极大的积极性,掀起了水系调整水利建设的热潮,这期间新开和整治的河道大部分命名为大寨河、团结河、龙江河、幸福河、“四五”河、“五五”河等。例如舍陈、合塔、戴窑在3乡镇交界处,联合新开了全长11公里的红旗大寨河;永丰、林潭两乡交界处,新开了永林大寨河;陶庄乡于1975年,举全乡之力新开了南起蚌蜒河、北至车路河,全长15公里的南北大河,定名为幸福河。幸福河现在已经作为泰东河影响工程,向南延伸至泰东河,进行全线高标准整治,升格为市级骨干河道,作为全市东部地区引水干河。

五是以历史典故取名,文化内涵丰富。

兴化的每条河都有故事,特别是老河的河名深藏历史典故,细细探究这些河名典故,意义深远,让人回味无穷,现列举几条市级骨干河道河名典故,和大家共同探讨兴化的河名文化。

蚌蜒河

蚌蜒河是我市横贯市境南部地区的一条大河。蚌蜒河的河名由来,民间流传着一则神奇的神话故事。据传洪泽湖里修炼五百年的河蚌精,乐善好施,为了帮助饱受洪涝之苦的里下河地区人民抗洪除涝,它排除了妖魔的阻扰,施展魔术,用伤痛之躯,犁出一条东西大河,排除淮洪,造福人民。里下河人民为了纪念它,就把这条河命名为蚌蜒河。美好的传说教育民众积善行德、助人为乐,在民间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其实,蚌蜒河的真名可能是“驳盐河”,它是串场河东各大盐场驳运食盐的水上主要通道。食盐运至陵亭镇(即现在的老阁),通过盐官检验,然后向南转运泰州或向西经邵伯运至扬州。驳盐的谐音即蚌蜒,正好蚌蜒河弯道较多,人们把驳盐河混淆成了蚌蜒河。

渭水河

渭水河是纵贯市境中部,北起大邹镇东侧出兴盐界河、南至边城东坂土仑西侧入兴泰界河,全长52.5公里的市级骨干河道,它的河名形成有一个传奇典故。宋元时代,姜氏家族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北乡务农为生。姜氏后代怀念始祖便建庙纪念,并在庙前河边设立钓鱼台,后来兴化的文人雅士把这条由庙东通往大邹的小河定名为渭水河。把渭水河与钓鱼台联系起来,反应了当时的文人崇尚历史、崇敬文王,巧妙运用周文王求贤若渴,在渭河边寻访直钩钓鱼的姜子牙的“文王渭河遇太公”历史典故,启迪后人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后来,随着兴化人民兴修水利,水系调整,把原来7.5公里的渭水河拓宽浚深,并新开河道向南延伸,形成现在的渭水河。

上官河、下官河分别是历史上里下河地区主要通航河道,上官河是盐城至镇江的盐邵线主航道,下官河是建湖至高港的建口线主航道,分别是我市洪水下泄新洋港和黄沙港的行洪通道。


上官河

上官河南起乌巾荡、北至大邹吉耿西侧出兴盐界河,全长20.6公里,与盐城新洋港支流朱沥沟相衔接,南端乌巾荡东侧由航道部门疏浚,向南延伸至东门泊与车路河沟通接卤汀河。下官河南起乌巾荡、北至沙沟王庄,全长26公里,北端由沙沟王庄向北分东、西两个支流,西支通宝应西射阳,称西塘河;东支至建湖黄土沟称东塘河。南端向南穿过乌巾荡西侧与城区西荡河衔接,由西鲍鹅尚折向东与上官河相接。

民间传说历史上兴化城是块真龙宝地,人才辈出,经初步统计曾经考中进士的达105人之多,出的官员较多。大小官员上任卸任的官船相遇,经常为争走上首而发生争执,给民间老百姓看笑话。后来,宰相李春芳定了一个规矩,凡上任官船走东河航道赴任,河名定为上官河;凡是回乡探亲、卸任的离任官船走西河航道回兴化,河名定为下官河,相当于现在的公路分道行驶。这一民间传说无法考证,但反映了民间百姓对兴化宝地人文荟萃的一种赞颂。古代民间称东为上首、西为下首,“官”指公共的意思,东边一条公共交通航道称上官河,西边一条公共交通航道称下官河,这一名称的来由可能较为靠谱。

下官河

雌港位于原来全县历史上8个老大圩之首的老圩境内,是老圩的一条南北中心小河,南起海沟河,北至兴盐界河,口宽22米左右,总长8.5公里。雄港原为永丰圩内的南北中心小河,南起白涂河北至海沟河,河道弯曲浅窄,口宽不足20米,全长10.7公里。

雌港和雄港河名由来版本很多,说法不一,无法考证。一种说法是:上下首,阴阳说。古代东、南为上首,西、北为下首,习惯称呼上首为阳、下首为阴,雄港在南是上首为阳,称雄港;雌港在北是下首为阴,即称为雌港。传说雌、雄若相连、相通必遭大水灾,因此雄港北端的坝头历史上总是封闭着的。

另一种为“鸭说”。雄港北端河东海沟河畔有一个村庄叫葛垛营,因为雄港、雌港、海沟河的螺蛳多,养的鸭子肥且产蛋又多又大,所以葛垛营和周围村庄养鸭人很多,但不知何故,海沟河南的雄港河里养的鸭子产蛋孵化出来的雄鸭多,而海沟河北的雌港河里养的鸭子产蛋孵化出来的雌鸭多,人们无法解释这种古代传说中的奇特现象,把一切归结为“河”的原因,雄港、雌港两河原本无名,人们便将产雄鸭多的河称为雄港、产雌鸭多的河称为雌港。

还有一说为“寺庙说”。雌港河西有个新文庄,位于雌港的南北中心,庄的东南角、雌港河畔建有一座大庙叫观音寺,寺内供奉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一年四季香火很旺。观音菩萨慈悲为怀,女性化身。因此,人们把寺庙东的河,习惯称为寺港,又称雌港;海沟河以南与之相对的河则称为雄港。

雌、雄港河名由来,诸多说法,流传甚多,很难定论,人们之所以分出个“雌、雄”,源于好奇,并没有什么科学的或权威性的依据。

现在的雌、雄港,经过1958年、1962年、1965年、1966年、1969年、1972年和1977年共7期工程整治,已经成为兴化东北部地区南起车路河、北接斗龙港,全长23.7公里的南北排水大通道,南引北泄、东西调度,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横泾河

百里水乡,万条河道,河名甚多,举不胜举,很多河叫溪河、荡河、横泾河,还有少数的河叫鲤鱼河、麻雀河、五唐港、九里港、老龙河、买水河等,真是五花八门。圩内河道更是名目繁多,沟、港、河、湾品名齐全,1、2、3、4、5……等阿拉伯数字,东、南、西、北、前、后、左、右各个方位以及赵、钱、孙、李、张、王、刘、陈等很多姓氏几乎全都用上,例如庄前河、东大沟、董家港、刘家河、第五沟、三里湾、伍深港、吴岔河、九龙口、十八河、蚂蝗沟……无法一一列举。河名是代表河的名称符号,但是内涵十分丰富,有的深藏历史典故,有的包含神奇的故事,有的是体现民众的美好愿望,有的反映时代特征,充分展示了兴化的水文化。认真品味河名可谓余味无穷,研究和探讨河名文化,对于传承历史,传承文明,有着深远的意义。 (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