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5年05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五版:生活
2015年05月15日

榆钱儿

□罗有高

   本文字数:2468

刚下了一场春雨,天空澄清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春的气息。信步而行,无意中我看见大院河池的护岸缝隙里,不知何时长了棵榆树,没有人工栽植的痕迹,大概是鸟儿种的吧。树干竟有茶碗口那么粗了,弯腰点水,清新俊逸,映入水中,绿意浮沉,别有一种情趣。

风很轻,无主的榆树也微微摇曳,远远望去,宛若一片片绿色的云,犹如《老子》所语“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是那么的清静淡泊。在阳光温柔的眼神里,暖风吹拂,枝头孕育的暗红花苞,一个个地绽开,嫩嫩的,绿绿的,圆形晶莹的榆钱儿,一嘟噜、一串串,毛茸茸地挤满枝头,像一只只惺忪的眼睛,展开了久违的新绿,整个榆树就像碧玉妆扮成的玉树。令人遐想,让心神怡。

一个人在这样的时光里遛达,此情此景,大脑里忽然闪出了刘绍棠的《榆钱饭》课文,让我油然想起童年的岁月。张老师朗诵还是那么的抑扬顿挫:“杨芽儿和柳叶儿刚过,榆钱儿又露面了。村前村后,河滩坟圈子里,一棵棵老榆钱树耸入云霄,一串串榆钱儿挂满枝头,就像一串串霜凌冰挂,看花了人眼,馋得人淌口水……”

关于榆钱儿的记忆,是快乐的。我们的童年,常常模仿电影里的解放军,用青涩的榆钱枝儿,编成一个圆圆的花环,当伪装帽戴在头上,握着秸秆长枪或木头短枪,在草垛旁,在土堆上冲呀、杀呀,尽情地打闹着,无忧无虑地嘻笑着,一直到家家户户的烟囱上冒出袅袅炊烟,才被爹娘唤着、骂着,怏怏不舍地擦着鼻涕,慢慢腾腾地各自回家。

“阳春三月麦苗鲜,童子携筐摘榆钱。”新生出来的榆钱儿,鹅黄的颜色,不但好看,而且还好吃。脆甜绵软,清香爽口,自然是我们的好美食。记忆中,几个小伙伴使劲地摇晃着长得繁茂的榆枝,轻如蝶翅的榆钱,便零星地三三两两地飘舞下来了。榆钱落如雨,散发着丝丝的甜润,搅得你心头痒痒的,酥酥的。猴子一般偷偷地爬到树干上,看准一枝榆钱儿结得大而多的树枝,毫不留情地掰下来,捋抹一把圆圆薄薄、嫩嫩绿绿的榆钱儿,直接塞进嘴里,甜滋滋的味觉,齿颊间还有一股叶的清香,天然的清纯“食品”,吃着顺口,能解馋,也能哄饱肚皮。

榆树又叫家榆、白榆,是乡下一种比较常见的高大乔木,仿佛辛苦的农民,质朴无华,落地生根,在田园、在荒野、在路旁、在河边,随处都可以发现它的身影。这树最爱生“洋辣子”,但虫儿也文明自觉,在人们吃了榆钱儿之后才出来,人虫两不犯,顺应生态平衡。“榆钱儿”也叫榆荚,榆子、榆仁,是榆树的种子。榆钱边缘处薄薄的,中间鼓出来,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榆”同“余”谐音,吉祥讨口彩,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栽种榆树,也有寓意在里面。

老家有很多很多的榆树,大多糙皮粗枝,长得弯弯曲曲,但枝条茂盛,叶子细密,都长得很有条理,有种规则美。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柳树刚刚泛绿的时候,当桃花开始燃红还没长出叶之前,榆钱花就一串串地缀满了枝头,白中透着几分淡淡的嫩黄,微风徐来,树头攒动,煞是显得灵秀和清丽。黄白色的翅果随风传播,飘到哪里就能在哪里发芽长大,不娇滴,生命力极强。

榆树是穷人的树。《尔雅》记载,榆皮(榆白枌)荒岁农人食之以当粮,不损人。嘉佑年中,过丰,沛,人缺食,乡民多食此(榆皮)。也听老人讲过,在艰难的年代,它们用自己的花和皮不知救济过多少饥饿的百姓。农历三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在春风里,一串串铜钱般大小的榆钱儿,压弯了榆树的枝条,沉甸甸地摇曳着翠翠的绿,似乎招呼着饥饿的众生。你看:男人们用一根长杆绑上锋利的镰刀,往小树枝上一攥,结满榆钱儿的树枝随之而落;女人们神情特别专注,捡枝轻轻一捋,在灵巧的手中,那一把把嫩嫩的榆钱儿,潇洒地甩出一条弧线,然后轻轻地飘到簸箕、箩筐里,回家洗净后,就成了人们的盘中餐,极好的牙祭。

在老榆树下,记得奶奶给我们讲过榆钱儿的故事:从前,有一位皇子带兵战败了,在亡命途中,又饥又渴,来到一个村庄,遇上一位老妇人,并求老妇人找点食物来。在那连年战乱的时代,哪有什么好的食物呢?老妇人只好把用榆钱做成的糕献给皇子。皇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觉得香甜可口,大加赞赏。后来,皇子继了位,吃腻了皇宫里的丰美佳肴,突然想起以前吃过的榆钱糕,便钦点此品。皇子刚咬了一口榆钱糕,觉得粗粝难咽,十分苦涩。于是大怒,下令杀了那无辜的厨子。好凄然啊,我为那厨子的不幸而同情和伤心,也常常诅咒那皇子的残暴和“忘本”。

榆钱儿的吃法有很多种,或热炒或凉拌。生吃时香甜、清爽;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炸着吃,还可以做“咸食”吃,更能与其它各种杂粮搅和在一起。虽然算不上美味佳肴,却实惠饱腹。比如榆钱儿饭、榆钱儿粥、榆钱儿饼、榆钱儿糕;老了的榆钱儿还能制成大酱等等,都有各自的滋味。

榆钱儿沾上鸡蛋糊,在油中炸成金黄色,捞出装盘,再撒上些椒盐,真是高级的美味,只可惜那时鸡蛋金贵啊,很少有人家舍得这样奢靡。我最偏爱的是黏黏的、滑滑的榆钱糕,经济实惠,还能带到学校当干粮。记忆中,奶奶先得把淘净的湿漉漉的榆钱拌上面粉,加水和匀,再加些盐糖,盛在蒸笼里,放进锅内盖实锅盖。灶膛里的火越烧越旺,诱人的香味,一股股地顺着锅沿的缝隙钻出来,惹得我们一个劲地吸着鼻子,咂巴着口水。榆钱糕蒸熟后,用刀划成块状,然后捏着笼布角和盘出锅,热腾腾、香喷喷,白绿相间,满是乡野最自然、最真实、最幸福的味道。倘若再在榆钱糕上涂点猪油,滴几滴麻油,撒上些葱花或芫荽,香甜适口,很是馋人。

慢慢地咀嚼着那段时光,一些往事漫过记忆,轻盈地漫过榆钱儿,像风像雾又像梦。

俯身捡了一把散落的榆钱儿,小心翼翼地托在手心,贪婪地吮吸那股清新的香气,搅得心头痒痒的,酥酥的;再仔细地看榆钱儿,多么像一只只淡泊的眼睛,那么多只眼睛在我的心里扎了根,岁月怎么能带走曾经的天真童稚呢?我很想再一次亲手折一枝故里的榆条,捋上一碗榆钱儿,不,一大盆榆钱儿……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记得这份植根于记忆深处的乡愁。

春暖花开的时节是吃榆钱儿的好时候,可别再错过了。该回家乡看看了,家乡虽然没了奶奶,但还有父母和亲邻,还有儿时一起捋榆钱儿的玩伴们,还有历过许多世事沧桑、却年年吐新枝抽新牙挂榆钱儿,依然葱葱郁郁的大榆树。

家乡的榆钱儿,永远开放在我的心灵深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