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19年0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六版:文旅
2019年01月12日

陈连富:雕刻五彩人生

本文字数:1707

特约撰稿  孙荣庆

走进城区五里大桥东南东五里347号陈连富的锡器作坊,你就会看到一位年轻的锡器匠人在制作各类古色古香、小巧玲珑,可供人观赏的传统锡器。他就是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陈连富师傅。

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是锡矿较丰富的国家,具有悠久的炼锡历史,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中期,就已熟练掌握了炼锡技术。到了宋代,由于人们使用锡器增多,它的历史记载也随之多了起来,当时的锡器已经成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传统的锡器制作成了当时重要的民间手工工艺,形成了市井之中不可或缺的行当。直至明代,有人受紫砂工艺的启发,手工制作出现了观赏性很强的仿紫砂锡器,将锡器制作推上了纯艺术的高度。至此,锡器历史上以把玩为目的的文人锡器诞生了。

兴化地处苏北里下河腹部,这里是北方文化与吴文化的交汇区、过渡区,南北文化都对这里产生了影响。明代初年,由于大量移民从苏州阊门迁徙兴化,带来了南方的先进文化及民间手工艺。延至明中期,兴化城的商铺、商行、传统手工作坊增多,出现了70多个门类300多家商号和行当。当时的百里水乡,到处都可以看到锡铺和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沿街叫卖的锡匠。

锡匠所用的家什也较简单,一副锡匠担子,一头是风箱、绳系的几块锡板;一头是煤炉和两块二尺见方,一面裱着几层表芯纸的方砖。锡器制作匠人陈连富介绍说:“锡质的好坏,仅凭肉眼即可做出判断,将其分为点锡、兑锡、皮锡三种。点锡颜色似银,质地柔软、纯正富有伸展性,制成锡器后,色白质细光泽耀人,为上佳材料。皮锡色暗质粗,泛黄色、含有粗铜铁,无韧性易脆断,俗称狗牙齿。普通的锡器大多数是打成的。但仍要借助少量浇铸工艺。越是造型特异的锡器、浇铸的成份越多。一个制作锡器的匠人纯手工制作锡器的工艺流程是:熔解、压片、裁料、造型、刮光、焊接、装饰、打磨、雕刻等。甚至还可以巧妙制作出锡包瓷、锡包玻璃、锡包铜等工艺。”

清代中叶,兴化城乡制造锡器的匠人已达数百人,在这些匠人中有的挑担走街串巷,有的则自驾小船周游在苏北里下河及江苏周边市场为广大老百姓制作各类锡器日用品。匠人们为交流技艺,互通信息自发地组成“兴化锡匠会”。从此,锡匠们都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集中在兴化城。游散在外地的匠人不论离家多远,届时都会准吋赶到兴化参会,如有迟到或缺席将会受到处罚(罚稻米数担)。据陈连富介绍,锡匠会己延续数百年历史,解放后暂停办43年,1996年又迅速恢复。他们供奉的是“太上老君”,但也有部分地区则拜“白云老祖”。

陈氏第11代传人陈连富生于1973年,是目前兴化锡匠业中年轻有为且手艺精湛的佼佼者。他自小受家庭的影响,14岁就拿起锤子敲敲打打,到了17岁就能接锡器活儿,做一些简单的香炉烛台等锡器产品。到了21岁,转行向银匠师傅学习银器制作。三年后又从师铜匠学习铜器雕刻和翻砂浇铸。30岁那年他重操锡业,开始锡器的制作,他平时刻苦学艺,日常在制作锡器产品过程中,碰到问题虚心向师傅们请教,不少锡器名匠经常为他指点,然而他把从师傅那所学的精华全部运用到锡器制作的工艺上,所制作的茶壶造型典雅美观,出水流畅。由于平时他所制作的锡器不采用烙焊,而是采用火烧法,整个锡器产品特别是茶叶罐、酒壶盖、茶壶盖口密封程度非常好。

陈连富师傅锡器制作有八法:即浇焊、锉创、车圆、锤打、烧制、雕花刻字(刀刻)、组装、钻花。老锡器是历史的伴生物,它忠实地纪录着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的许多珍贵细节,寄托着人们自然流露的朴素情感。当今社会由于市场中出现了大量廉价的铝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从而使传统的手工锡器制品丧失了生存的空间。锡器产品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退出,大批锡器匠人都已转行,伴随着人们近千年的传统手工锡器将面临消亡。

在这艰难的困境中,陈连富却常年坚持这一老行当,在继承师传锡器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科技含量,勇于创新,把所学银器、铜器制作中的雕刻、造型等精湛工艺融入锡器制作过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4月,陈连富被兴化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学技术产权局授于“兴化工匠”荣誉称号。2017年12月,被江苏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委员会、省文化厅授于“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荣誉称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