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化道教圣地——东岳庙
特约撰稿 黄 为
东岳庙全称“东岳神庙”,原名“东岳行宫”,位于东城内东大街以北,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是兴化城保存完好、香火最盛的道教圣地。东岳,即泰山,东岳庙就是祭祀泰山之神的道观,因庙内供奉东岳泰山神而得名,自明永乐年间(1403-1424)创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首任住持姜可常(颇具神话色彩,他因在师兄弟中排行老五,又被称为“五道士”),为全真教刘长春一脉嫡传。尤为著名的住持当属明代陆西星道长,他创立了中国道教内丹东派,有《南华副墨》《方壶外史》《愣严述旨》《愣严经说略》等著作问世。又著有儒、道、释三教合一的长篇小说《封神演义》(在学术界有陆西星系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作者一说),其道家思想现在韩国、新加坡、日本及国内四川等地至今影响深远。
据文史研究者张培元介绍,全国各地都有东岳庙,东岳庙主祀东岳大帝,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盘古说、天孙说、黄飞虎说等。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根据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因为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其它各岳就不在话下,所以就只有“东岳庙”而没有“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
兴化东岳庙建筑,冠冕堂皇、殿宇轩昂、气势恢弘,尤以大殿最为久负盛名,民间一直流传兴化籍状元宰相李春芳为孝敬母亲而修东岳庙大殿的传说,更为其增添了几许传奇色彩。
相传李春芳告老还乡,母亲徐氏亦从京城回到兴化后,经常说起金銮殿,并希望有机会再看看皇宫的巍峨、壮观。李春芳为了不让母亲失望,在兴化东城依照北京金銮殿(太和殿)仿造了一座雄伟的“金銮宝殿”。不久,有人告密,一直对李春芳心怀不满的奸臣严嵩,也乘机向皇帝奏本,说李春芳意图谋反,在兴化建造“金銮宝殿”便是物证。皇帝龙颜大怒,命使者赴兴核查。李春芳知道这一消息后,甚为惊讶,遂采纳门客计谋,令人将“宝殿”改为庙宇,并置东岳大帝黄飞虎坐像于大堂之中,将金銮宝殿改作东岳庙,朝廷派出的钦差大臣快马来到了兴化,而此时的所谓“金銮宝殿”只见神像庄严、香烟缭绕,院内寂静无声,一派肃穆气氛。因为查无证据,李春芳避免了一场灾祸,东岳庙由此形成。张培元介绍,这仅为传说而已,事实上,东岳庙应为早于李春芳100多年的兴化人王典所建。据史籍记载,明永乐年间,原籍兴化、寄籍江西吉安的王祥因战死疆场而被追晋为定远侯,其曾孙王典为报“皇恩”,在四川平武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报恩寺”。为报答兴化父老,王典在东城内大街建了一座与平武“报恩寺”规模相同的东岳行宫,延请东岳泰山岱庙刘长春真人府的名道姜可常担任道长。
兴化东岳庙主体建筑是东岳庙大殿,原名“天尊殿”,建在装有造型精美的石栏杆大平台上。大殿呈方形,面阔五间,由前后两殿构成。前、后殿以两组卷棚连接,由30多米长的“如意斗拱”相连、“象鼻昂”纵横交错,设计巧妙,形状奇特,别具匠心。前殿屋顶为歇山五脊顶,中心安有宝瓶。屋面呈微坡形,四角反翘,上装五兽。后殿屋顶为歇山九脊顶,造型精美。殿内立有四根大石柱,两条金色巨龙盘柱而上,姿态惟妙惟肖。据东岳庙现任道长陈纪明介绍,相传,这两条金龙十分灵异,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都要到东门泊或得胜湖去戏水,天亮时再盘回石柱上。有一次,老道士发现龙爪上缠有水草,惊叫起来,人们甚至要把龙爪钉住,防止它们出去“兴风作浪”。大殿前檐下悬有明代本埠书法家苏介题写的草书“位高五岳”匾。大殿内悬有明末清初本埠书法家王熹儒亲题的“岱宗锡福”匾。再往内,悬有清代张宗孔敬立的“东岳宝训”匾,上书204个金字,奉劝世人多作好事,积善成德。此匾下设有巨大的“东岳天齐仁圣帝君”神龛,内奉东岳大帝塑像,金面彩塑,戴帝冕、着龙袍,佩太平之印。后来,长篇小说《封神演义》刻印出来,东岳大帝改为灭纣兴周、反出朝歌的武成王黄飞虎,这是兴化东岳庙的特色。东岳大帝坐椅之下一口“神井”,也具有兴化地方特色。兴化地势低洼,历史上十年九涝,人们希望以东岳“神力”压住洪水,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
据文史研究者张培元介绍,明清两代,斗拱进一步发展演变,出现了如意昂、象鼻昂等装饰性形象。这些花式多样的斗拱,是数千年斗拱历程中的最后篇章。东岳庙大殿的建筑工艺,尤其是斗拱结构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的,精美绝伦,上海同济大学、南京东南大学以及北京、山东、安徽等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系师生和国内古典建筑专家曾多次来兴化观赏、研讨,是研究明代古建筑弥足珍贵的蓝本。1986年,东岳庙被列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除了大殿外,东岳庙还有山门殿、文昌殿、斗姥宫、财神祠、慈航殿、四圣殿、祖师坛、长生院、斋醮堂、十殿阎罗殿、道舍、放生池等。
东岳庙的第一进是王天师殿。道教的护法神为,王善“王灵官”。在道教的宫观中,一般在山门内的第一座殿就是灵官殿。王灵官的法像是红脸、虬须、朱发、三目怒视,身披金甲红袍,绿靴风带,左手掐灵官诀,右手执金鞭,足踏风火轮,威风异常、至刚至勇。左右立着四位鼎鼎大名的真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演化成四方的护佑图腾。
大殿两侧是十殿地王。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称地府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合称十殿阎王。各殿有分工,阎罗是第五殿,阎罗殿是地狱的代表。
东侧配殿是慈航和吕祖殿。慈航和观音合二为一,充分说明了佛道在中国的融合。慈航道人即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就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就是慈航的化身,慈航就是观音。所以道教敬慈航,佛教敬观音。因为观音的一生以普度众生为宗旨,逢灾救灾,逢难化难,走到哪里都是劝善积德,所以人人都敬观音。吕洞宾也是道家最受百姓欢迎的福祉之一。吕祖,本名吕巖,也作吕喦,字洞宾,号纯阳子,世称吕洞宾。因道教全真派奉他为纯阳祖师,故称“吕祖”。其为唐朝人,生于贞观十二年(638年)四月十四日,河中府永乐县人。向北,走过一条刻有老子道德经的长廊,就来到了文昌殿。供奉道教神仙系统中地位较高是文昌帝君。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文曲星、文星,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是中国古代学问、文章、科举士子的守护神。他上主三十三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文昌帝君左边奉的是孔子,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道教奉之为“大成至圣先师”;右边是朱熹,为宋代理学大师。文昌帝君的法器很特别,是笔(谐音陛)、笙(谐音升),寓意升官,古人以升官为文运昌盛的象征。
西侧与文昌殿对应的是财神殿。财神是道教俗神,中国的财神太多,民间流传着多种说法,大财神为中斌财神王亥,而月财神赵公明被奉为正财神,李诡祖、比干、范蠡、刘海被奉为文财神,关公被奉为赐福镇宅的武财神。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日月二神过年时常贴在门上。柴荣被奉为掌管升官发财的皇帝财神(君财神)。这里供奉的是封神榜上的赵公明。财神殿以西是太岁殿和四圣殿。太岁殿为祭祀太岁及春夏秋冬等自然神灵之地。太岁殿是比较有特色的,中间是太岁,两侧以生肖排列十二位当值太岁。道教劝众人拜太岁是拜太岁星君和北斗众星之母斗姆元君。古人认为天干地支搭配的六十年为一个轮回,每年都有值年太岁掌管,所以道教多称之为六十甲子神。这里曾迎来不少善男信女焚香祈愿,保佑自己流年大吉,一生顺利。四圣殿供奉“北极四圣真君”,即天蓬大元帅真君、天猷副元帅真君、翊圣保德真君和灵应佑圣真君(又名真武大帝),他们是中天北极紫薇大帝(辅佐玉皇大帝的“四御”之一)手下的四大护法,在道教中的地位十分崇高。据现任道长陈纪明介绍,四圣殿始建于元末至正年间,不久毁坏于战火,废址被民宅占据。后来城中有一位名叫石润的善人拿出自家房产换回道观原址,重新恢复了四圣殿。明正统七年(1442),兴化知县李光学重修四圣殿;清康熙年间毁于火灾,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再度重修。
荏苒日月,六百春秋。前不久,江苏省政府正式核定公布122处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位列其中。东岳庙见证了世事的苍茫,时光的轮回,以其厚重的历史,古朴庄严的姿态掩映在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中。当铁杵一下一下撞击着铸满汉字的大钟,其声空旷、辽远。钟声在时光缓缓铺开的宣纸上,将启示前世、今生和未来:“当——”“当——”“当——”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