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土仑镇薛鹏村是以革命烈士薛鹏命名的村。近年来,该村积极——
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红色文化村
薛鹏烈士塑像和薛鹏村村史馆一角。
本报讯(通讯员 叶重怀 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沈土仑镇薛鹏村是以革命烈士薛鹏命名的村。近年来,该村积极传承红色基因,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大投入力度,不仅建立了村史馆,还专门落成了薛鹏烈士塑像,讲好薛鹏故事,传承烈士战斗精神,努力打造红色文化乡村。
5月29日中午,记者来到薛鹏村村南头,只见一尊高大挺拔的古铜色烈士塑像矗立在村前广场上,煞是威武。“这就是薛鹏烈士塑像,我们忙了一个多月,总算落成了!”该村老干部朱永生介绍,塑像高2.5米,寓意薛鹏烈士25岁的人生;塑像根基高1.47米,是为了纪念薛鹏烈士牺牲的1947年;根基宽1.92米,是为了纪念烈士出生的1922年。
薛鹏烈士,原名根兴,常熟碧溪西周市人。1922年出生于小康之家。1939年5月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副排长等职,并随新四军“江抗”主力西进北撤,转战大江南北。1944年调任江都独立团八连连长。薛鹏在历次战斗中,右臂先后五次中弹不下火线,顽强地坚持江都地区的武装斗争。继邵伯保卫战后,他被提升为苏中二分区四团一营副营长,直至1947年2月27日夜袭穆家堡战斗壮烈牺牲,年仅25岁。为永远纪念薛鹏烈士,1947年,当时的溱潼县政府将穆家堡命名为薛鹏镇。
“穆家堡攻击战是薛鹏烈士战斗生涯的一个瞬间,但他为理想而英勇奋斗的强者风范将永载史册!”据热衷于撰写地方史记的沈土仑镇文化站副站长田兆祥介绍,为了传承烈士的战斗精神,几年前,他便和薛鹏村的朱永生、胡根香、杨美生等几位老支书商量,要建一个烈士展览馆、建一座烈士塑像,讲好薛鹏故事,让沈土仑镇薛鹏村的青少年铭记烈士精神,继承烈士遗志,将祖国、家乡建设好。为了获得有关烈士的详实资料,去年夏天,他和朱永生、胡根香,以及镇里退职老书记倪学书一道前往常熟碧溪,寻找薛鹏烈士的后代,希望获得烈士更多的珍贵资料。去年和今年,他们还先后两次赶赴地处安丰镇的华中二分区纪念碑基地,进一步了解薛鹏烈士参加解放穆家堡战斗的场景。
“在田站长和几位村退职老干部的帮助策划下,我们去年投资建设了薛鹏村村史馆。”薛鹏村党总支书记卢学宝介绍,村史馆主要有薛鹏烈士生平介绍、薛鹏村的烈士和该村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功臣以及该村麻石街、天龙寺、吊脚楼、石桥、古树大叶女贞、百年黄杨等古迹介绍。
“有了村史馆还不够,还要让薛鹏烈士的光辉形象永远留驻在我们村里,让到过薛鹏村的人就知晓薛鹏烈士!”朱永生说,今年春上,他们和田兆祥以及村里卢书记一商量,决定在村前广场为薛鹏烈士建一个高大的塑像,让青少年们更直观地了解烈士,传承烈士遗志。他们的想法在村里一宣传,立即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该村能人毛爱民、顾诗平、朱志松、朱志柏、孙生泰纷纷捐款,两天功夫,五人的3万元捐款全部到位。为了将薛鹏烈士的塑像做得逼真,4月中旬,田兆祥、朱永生他们一行赶到大垛镇吴杨村,请兴化泥塑非遗传人、著名雕塑大师袁永祥为烈士塑像。第二天,他们又请袁大师一起赶赴华中二分区纪念碑基地,请袁大师详细了解薛鹏烈士参加夜袭穆家堡战斗的场景。随后,袁大师花了10多天时间,用泥塑把薛鹏烈士的高大肖像做了出来。
“我们看了肖像,感觉非常像,就定了下来,请袁大师用玻璃钢做塑像的模具。”朱永生介绍,袁大师那边做塑像模具,村里这边就组织人力砌根基。袁大师模具做好之后运到村前广场定在根基上,往里用水泥进行浇铸,并从根基通塑像里固定了好几根钢筋,以抗击台风。五六天以后,卸掉玻璃钢模具,然后用仿古铜漆对塑像进行粉刷。“用仿古铜漆前后刷了四交,最后一交用的是清水漆,估计塑像十五年不会陈旧。”
“5月26日,薛鹏烈士塑像建成,坐落在村前广场,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参观。”卢学宝说,今后,他们将把这里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传承烈士的战斗精神,努力将薛鹏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村。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