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烽火中诞生的沙沟市
下官河腹部的水乡古镇沙沟,地处兴化、高邮、宝应、盐都、建湖五县交界处,为苏中、苏北和西渡淮南的重要通道,自古以来,其战略位置就十分重要。然而就是这个原为东西长约一华里,南北宽约半华里的弹丸小镇,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曾被苏中区政府批准设为沙沟市。
诞生红色政权
抗日战争期间,沙沟、中堡、时堡、崔垛等地先后被日伪军侵占并设立据点。1945年2月22日,苏中新四军一师一旅一团分三路向沙沟的守敌发起进攻,盘踞在崔垛、中堡、时堡据点的伪军闻讯相继撤退,经过16小时的激烈战斗,沙沟镇回到了人民手中。同年3月9日,苏中区党委决定成立沙沟市,直属苏中区党委和苏中行政公署领导。全市含时堡、崔垛、中堡、民主、团结、繁荣、兴隆7个镇,汤董、高桂、合兴3个乡,东西30华里,南北15华里,胡少鸣为中共沙沟市委书记,黄公正为沙沟市政府市长,周奋为副市长。
现在的沙沟镇后大街100号、大仙堂巷3、5号,那三排不起眼的普通民宅,就是诞生于抗日烽火中的红色政权——沙沟市政府所在地。虽经几十年风雨沧桑,原先的房屋已不复存在,但原址的轮廓依然清晰可辨。
沙沟市政府所在地原为沙沟杨氏宗祠。杨家祠堂有着3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修复多次,最后一次复修是民国七年(1918年)。在沙沟的古民居中,杨家祠堂并不气派,脊无翘角,屋无华栋,外观和普通民宅所差无几。室内更是乱七八糟一片狼籍,杨氏祖先牌位东倒西斜,黑墨书写的祖先布族也烂成一条条布挂,在黑咕咕的屋中随风飘摆。
市政府领导本着因陋就简不给老百姓增加负担的原则,将祠堂大门和里间房屋稍整修一下,就挂起了沙沟市政府木牌搬进去办公了。沙沟市政府下设六个工作机构:秘书科,史佑庭为秘书;公安局,局长为刘平;司法科,科长为张大之;教育科,科长为常春元;民政科,科长为史佑庭兼任;工商管理局,局长为丁启宇;后又增设粮食局、货管局、交通站。
抗日工作如火如荼
在沙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沙沟市的各项抗日工作如火如荼迅速开展起来。
1945年4月,苏中民抗二团驻防沙沟市,政委杨逸麟兼任沙沟市委书记。盘踞在兴化的日寇对沙沟落入新四军手中恨之入骨,1945年5月23日,日军岩切大队长率领伪军900余人,对我沙沟市进行报复性扫荡。下午,日寇进抵崔垛后,分水陆两路,一路到时堡,一路窜抵沙沟,鬼子沿途大肆抢掠,沙沟市群众奋不顾身掩护我党政干部、保藏我遗留物资。敌伪遭我某部阻击后于24日8时仓惶逃回兴化城。
当月,苏中区党委决定,储江同志任中共沙沟市委书记。
同年6月14日,沙沟市15万群众委派15名代表向苏中军区首长献旗致敬,军区司令员管文蔚亲切接见了沙沟市代表。
同年8月6日至13日,苏中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沙沟市市长黄公正当选为苏中行政委员会委员,并被选为出席在延安召开的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传奇市长黄公正
黄公正,徐州铜山县人。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主持公道和正义。黄公正早年追求革命真理,满怀报国之志,投身了国民革命,后为国民党阜宁县保安团团长。该团驻阜宁四乡,纪律较为严明,较受地方群众欢迎。在黄桥战役中,韩德勤匪军被新四军打得落花流水,韩为扩充实力,开始收编地方部队,黄公正的保安团就被收编在89军117师,而他本人则挂了个师参谋主任的空衔。
1940年,黄公正领导的一个团驻扎沙沟的时侯,部队遇到粮食短缺的危机,黄公正命令下属不许向百姓摊派,在忍饥挨饿的情况下,他身先士卒带领部队和日寇正面交锋了几仗。沙沟老百姓对此深受感动,纷纷主动向部队捐粮表示慰问,“三泰”酱货店的老板甚至把做酱油的黄豆都献给部队。
在日寇向苏北地区大举进攻之时,韩德勤带着嫡系部队逃之夭夭。黄公正的部队因士气低落、武器落后而四处伸手,无家可归。他思前想后,深感此时惟有彭冲同志可以信赖,遂携妻小到革命根据地宝应安丰西面的固晋村,暂时闲居。
彭冲同志根据我党“积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团结中间势力,孤立打击顽固势力”的斗争策略,前往黄公正的住处,带去我党有关抗日的文件给他阅览,并对他的生活予以资助,在与他交谈中,多次请他出山,共同抗日,黄公正深受启发和感动。
彭冲同志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就起义的事宜与他进行研究,最后商定:为了便于召集旧部,对外仍保留国民党117师第五支队的番号。为了争取更多的人参加抗日,瓦解敌人,黄公正安排手下深入敌人内部,对一些据点的伪军进行策反工作。这样,五支队很快扩展到五六百人,成了一支在敌后打着国民党旗帜进行抗战的部队。
1943年3月12日,黄公正按照事先约定,命令全支队到花园庄与淮宝支队举行联欢会。在这里他果断地擒获了企图叛变投敌的张少清。随后,黄公正宣布起义,取消五支队番号,从此不受国民党节制,服从新四军改编。话音刚落,全体官兵一致高呼口号:“坚决拥护起义,服从新四军改编!”彭冲同志代表淮宝支队全体指战员作了欢迎讲话,赞扬五支队全体官兵的正义行动,宣布批准五支队加入革命队伍,番号为统字部队。
迎来抗战胜利
1945年6月,新四军苏中公学迁驻沙沟,一千多学员在夏征农校长的带领下,配合市政府做发动、宣传群众的工作。“苏公”一到沙沟,学员们放下背包就开展活动,他们用贴标语,街头演出活报剧、秧歌剧等形式将抗日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8月,传来日寇无条件投降的好消息,沙沟镇上一片欢呼。市政府成员和苏中公学学员及各界群众在镇西体育场召开了庆祝大会,会后还举行了军民同庆提灯晚会,千盏彩灯照亮了沙沟的大街小巷,映红了新四军战士和老百姓的脸庞,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漾溢在脸上,整个沙沟成了欢庆的海洋。
撤市建县惩汉奸
1945年9月1日,兴化城解放。经苏中区党委批准,沙沟市与兴化县合并。储江任兴化县委副书记,黄公正任兴化县县长,周奋任副县长。沙沟市作为一个区,隶属兴化县,周奋兼任沙沟区区委书记
10月底,苏皖边区政府成立,李一氓任主席,刘瑞龙、季方、韦珏、方毅任副主席。年底,经华中二地委批准,在原沙沟市的范围内组建沙沟县,下辖沙沟、中堡、射阳、时堡四个区,名义上是沙沟县,对外仍称沙沟市。12月,原苏中一分区改称为“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下辖宝应、高邮、兴化、江都、樊川、溱潼、扬中及沙沟市。
3月16日至22日沙沟县举行政务扩大会议,着重讨论了惩奸、救灾等问题,会议决定成立临时参政筹委会。从4月5日起,一场反奸运动在沙沟地区蓬勃开展。沙沟区人民自动组织起来,控诉伪沙沟商会会长;时堡区两千余群众公审处决了高、宝、兴、盐四县边区办事处高邮分办伪主任仲开国和时堡镇伪镇长仲兆敏;中堡区六千余群众组织人民法庭,公审处决了三区伪区长朱选臣。时堡区群众半个月中,惩办汉奸恶霸32名,组织农民会员1200余名,提拔干部12名。沙沟区人民在惩奸、反恶霸运动中,推翻旧保甲制度,民主选举自己的代表,建立坊(相当村)政府。在这场春季运动中,共培养提拔各级干部224人,其中区级8人、乡级58人、村级158人。对32个乡、126个保、1099个甲进行了人事改造,建立了2个乡新政权,改造了13个乡、1个镇及66村的旧政权;全市有基层党支部34个,拥有1647名党员,其中有妇女党员88名。
1946年7月17日,苏皖边区政府下发委任状,周奋被任命为沙沟县县长。
10月,由于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内战,大肆向我解放区进攻,我军实行战略转移主力北撤。新四军将士挥泪告别苏中大地,踏上了北撤的漫漫征程。
英烈鲜血洒水乡
北撤前,县委召开会议布置除奸工作。10月29日,地委决定,为适应今后斗争形势,撤销沙沟县,将射阳、时堡、沙沟三个区划归宝应县,中堡区划归兴化县。同时决定周奋调地委“建专”学校任副校长(后调高邮县任副县长)。原沙沟县独立营选出50名战士成立分区行动大队,董必成任大队长,徐协为教导员,仍活动在兴化以北、临泽以东的黄邳、沙沟、中堡等方园40里的水网地区。
1947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占领了临泽、时堡、沙沟,一些逃亡的地主、恶霸分子组织了武装还乡,捕杀我党干部和家属,残害革命群众,大肆倒田复租。一时间风云突变,乌云遮天,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水乡大地。
1947年4月22日,原沙沟市副市长、沙沟县县长,时任高邮县副县长的周奋在仲寨发动群众,由于叛徒告密,在现时堡轮窑以南的芦苇荡中,为掩护战友撤退,子弹打光,脚被芦柴茬戳得流血不止,最终被“搜荡”的国民党反动派和“还乡团”抓获。
4月23日,周奋被带到沙沟游街示众,戴着手铐脚镣的周奋一路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周奋厉声痛斥国民党的罪行,他大义凛然,怒不可遏,一脚踢翻了敌人“审判桌”。后在沙沟镇体育场当众被杀害,时年30岁。
5月1日,中共高邮县委在油坊头召开党政军民千人参加的追悼周奋烈士大会,县委书记李健号召全体军民化悲痛为力量。时任高邮县宣传部长的郑光耀同志,主动带病要求接替周奋的工作,到时沙区坚持敌后斗争。8月22日拂晓前,由于叛徒的告密,还乡团突然袭击包围了汤家庄,郑光耀指挥汤庄保家队员奋力突围,终因寡不敌众而英勇牺牲。
沙沟市首任市长黄公正
沙沟市副市长、沙沟县县长周奋
由黄公正市长、周奋副市长签发的沙沟市政府抗属证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