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罗宝淦 葛 彦
“大丈夫岂能够老死床第间,学一个忠心报国马革裹尸还。我把那长江当匹练,信手舒卷履平川......”午后的时光静谧,我习惯躺在家里的竹椅上,听着京剧,看着不远处惠民公园里玩闹的孩子们,思绪被拉得很长。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昌荣人,这是一个新四军老虎团一师三旅七团团长严昌荣牺牲的抗战热土,是兴化市唯一以革命烈士命名的“红色乡镇”,曾有94名英雄烈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生活了七十多年的我,见证了属于这里的荣辱变迁,这七十年,我的昌荣镇繁荣过、也沉默过;耀眼过,也冷清过。而我始终守在这里,与她风雨同舟。
今年的5月18日,我们老干部支部的党员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来到了抗美援朝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参观。杨根思是泰兴县羊货郎店人,一九二二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他是苦海里泡大的孩子,祖父遭遇匪徒惨死,父亲被地主盘剥而死,母亲气急中撒手人寰,8岁的杨根思成了苦命的孤儿,吃过千遍苦的他1944年参加新四军,并获得“战斗模范”“爆破大王”称号。1950年,他被评为“全国战斗英雄”,受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自接见。这一年的11月7日,他“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土地的第22天,杨根思带领三排战士坚守在冰天雪地的阵地上,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9次穷凶极恶的反扑,没有后退半步,当阵地上只剩杨根思一个人时,面对疯狂的敌人,他打完最后一颗子弹,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杨根思奋不顾身抱起阵地上仅有的炸药包冲向敌群,用热血写下了“人在阵地在”的钢铁誓言。
回来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我又独自一人来到了严昌荣烈士纪念碑前,抬头仰望庄严肃穆的纪念碑,轻声阅读栏杆上严昌荣的一生,脉搏也随之跳动。不管是杨根思,还是严昌荣,我似乎一下子读懂了他们视如归、战斗到底的选择。我一直在想,作为老同志,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我们还能够做点什么?相比年轻一代,我们更加深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杨根思、严昌荣,留给我们的是一笔极其丰厚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民族危亡之际,是他们挺身而出,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解放和自由,这样勇赴大义的精神必须代代接力、薪火相传。作为老同志,更要坚守我们的初心,为我们共同的名字“昌荣”发挥余热,为唱响“南根思、北昌荣”战斗不已。
时光如白驹而过,我们的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我们从前那个少年的“初心”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的信念丝毫未减。在昌荣这样一个到处充满火红激情的大地上,奋斗不止、勇于挑战的基因已经深深刻入我们的心坎上、融进了血脉里。
我是老骥,志在千里。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