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椿的两处故居探秘
□文/ 任祖镛
续修兴化县志任大椿遗像
子田初集书影
四牌楼匾经训贻芳
提到任大椿故居,人们往往会想到在今儒学广场西北的“任大椿读书楼”。其实,这是原在儒学街儒学巷南端西侧的任大椿读书楼的易地重建,而这一读书楼只是任大椿祖居的一部分。
正像李鱓和刘熙载有两处故居一样,任大椿的故居也有两处。一处是祖居,他的祖父任陈晋、父亲任葆和任大椿中二甲第一名进士做官前的居住地。在儒学街中原才子坊西约40米的儒学巷14号,清代此处为毓英里。儒学巷于儒学街北侧,向北通西大街(今牌楼西路),是一条南北向的巷子,与儒学街呈丁字形状。巷中有明季宰辅吴甡故居,任陈晋与任大椿故居北连吴甡故居,大门朝南,在巷口西侧。进大门有一方小天井,内有朝东二门,二门内是大天井。大天井南为坐南朝北的照厅三间,照厅南墙临儒学街;大天井北为坐北朝南的正屋三间。正屋内有匾三:
“羲经第一人”。这是漆绍文为任陈晋立。“羲经”,易经。相传易经的八卦为伏羲所作,故称易经为羲经,这是赞扬任陈晋是研究易经水平最高的人。
“纷纶五经”。这是钱陈群为任大椿立。“纷纶”:浩博,指知识渊博、浩繁。“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汉代有“五经博士”,赞扬任大椿研究经书知识渊博,成就显著。
“石渠名彦”。后人为任大椿立,“石渠”指石渠阁,汉代宫中藏书之处,汉宣帝曾与当时的大儒韦玄成、粱丘贺等在此讲论五经。“名彦”,有名望的才德杰出之人,赞扬任大椿修《四库全书》是杰出人才。
在进大门的小天井北面有影壁墙,墙北为上下两层小楼,小楼共仅30多平米,在正屋东侧,坐北朝南,楼前有很小的天井,天井西侧有楼梯,东侧有朝东小门,在儒学巷内。这是“公领乡荐构”(《任氏族谱》卷三《家传·十四世祖后山公》)。“领乡荐”是中举人,这句话指任陈晋在雍正四年(1726年)中举人后“构”——建造的这座小楼。
任陈晋生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字似武,号后山;配宗氏,是兴化任氏一族第十四世。他的祖母、江都人陈氏,生有五子,陈晋是其长孙;祖母娘家乏嗣,他承嗣外家,从祖母姓陈,入江都籍,为陈氏嗣孙;又因大伯任镳亦无后,也以他为嗣子,他就兼祧两家。
任陈晋家是书香门第。九世祖任蔚生是明万历拔贡,授福建武平县令,多善政,升汀州知府,因不附时俗致仕,他精研理学,讲学不倦;十世祖是廪生,入太学,考授通判;十一世祖也是廪生,尤精于诗,授徒课子,皆以诗经为首选,著有《诗经讲义》行于世;其祖父和父亲都能秉承家学,早富根基,特别是他的父亲关注水利,河督征治水良策,他被请到县衙立就万言,条分派别,无不精确。任陈晋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雍正四年(1726)乡试中第六名举人,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归宗为兴化籍,复姓任。乾隆三十一年(1766)去世,享年78岁,有《燕喜堂初續文稿》及《似武文稿》各一卷、《后山诗集》四卷,所著《易象大意存解》采入《四库全书》,是清代兴化学人著作收入《四库全书》唯一的一部。嘉庆《重修扬州府志·文苑》、咸丰《重修兴化县志·儒林》有传。
清代中进士如果名次稍靠后,就要候选多年才授官。如果没有一定人脉关系和政治背景,等十年八年是常有的事。郑板桥中进士后等了六年,因得到乾隆叔父慎郡王的青睐,到次年春才授范县令。因而51岁中三甲进士的任陈晋,因“不肯折节以应世”,整整等了12年,到63岁才授官徽州府学教授(正七品,相当于今教育局长),也就不足为怪了。
任陈晋给小楼取名为“以斋”。“以”就是“用”,他要用易经六十四卦大象来理解“天地万物之理”“吾人身世之道”。当时他整天在小楼内研究易经的注疏,难得下楼,家里人都很少看到他。斋内有“六十四以之堂”匾额,墙壁上悬六十四卦大象传,他每天在这里研读《易经》,所以家传上说他“日与四圣相接”(“四圣”指颛顼、帝喾、尧、舜四位圣贤)。由于他“优柔六经三十余年,未尝一日废也”(孙勷《似武文稿序》),他经学研究功底深厚,任教授后徽州士人都“心服”。任陈晋在徽州曾写过一首诗《雨中怀家》:
元宵一雨到清明,无限佳辰断客程。
还忆故乡栖止地,小楼深巷卖花声。
其中“小楼深巷卖花声”正是他回忆过去在兴化家中,端坐在“以斋”小楼研究《易经》,听到儒学巷内卖花声的情景。
任大椿是任陈晋之孙,亦居于此处,小时候就在“以斋”小楼读书,所以后来称此楼为“任大椿读书楼”。任大椿从小爱读书,八岁能诗,深得祖父和父亲的疼爱。后来他的父亲廪生任葆被聘到扬州大盐商江家做塾师,母亲史氏一人担负起教育儿子之责,对他的督促十分严格。每天任大椿从宗家书塾就读回来,晚饭后要读书到“漏下四鼓”才能睡觉。儿时的严格要求使他养成了刻苦读书的习惯,终身不变。因而成了诗人和“尤长于三礼注疏、六书训诂”(纪昀语)的经学大师、考据学家。
任大椿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中举,时年23岁,就受聘为淮安丽正书院山长;乾隆三十四年(1769)他32岁中二甲第一名进士(金殿传胪),被分到礼部,授仪制清吏司主事(正六品)。36岁时,适逢四库全书开馆,他被推举为《四库全书》纂修官,后来还担任总目协勘官(相当于副主编)、万寿圣典馆纂修官,《四库全书》中礼类提要是他写定。《清史列传》卷六十八《任大椿传》云:“大椿博于闻见,考订精当,礼经类提要不出一手,皆大椿详定……大椿家贫尽色养,读书守道义,素不以空言讲学,服官行已,无愧古人。”可见他不仅学问博大精深,而且孝敬父母,不论读书讲学,还是为官做人,都以古人为榜样,评价很高。但因丁忧错过了《四库全书》修成后的职务升迁机会,直至乾隆五十一年他49岁(已做了18年主事),才按照资历升礼部仪制清吏司员外郎,兼乐部和声署署丞,51岁才升郎中(正五品),到52岁5月,在病中补授陕西道监察御史,还未上任,6月23日就去世。四牌楼的匾“经训贻芳”就是为任陈晋、任大椿祖孙二人而立,“经训”指他们经义训诂之学研究成果丰硕,“贻芳”指留芳后世。
本世纪初旧城改造,任大椿读书楼被拆迁,已重建于中原才子坊北约六十米处,坐北朝南,有天井一方,面积也有增加,大门朝东。
不过,任大椿还有一处故居。这是任大椿中进士做官后,用俸禄购得坐落在升仙里的李鱓故居“浮沤馆”,任大椿夫妇和女儿搬来居住,儒学街的祖屋由他的弟弟任大楷一家居住。
浮沤馆在大南门内南大街西侧,吴家祠堂巷的西南。大门坐西朝东,内有花园假山,任大椿改建“浮沤馆”作为新居后取名“小园”。翁方纲《浮沤馆记》云:“是园在兴化南城内升仙里,柴默庵飞升故地也。沟渠映带,竹树阴森。李复堂鱓因其地之幽僻,曾构楼阁数椽,缀以花草,以为退休之所作画,日与诸名士啸傲其间,号曰‘浮沤馆’……后侍御任大椿读礼居家憩息于此,注书讲学,启发后生,从之游者甚众。因取杜诗‘养亲惟小园’之句题其楣曰‘小园’。”任大椿曾为“小园”赋诗二首:
养亲惟小园,江渚已春暄。
竹径笋根软,兰陔花蕊繁。
庾公岂辞赋,孟氏只盘飧。
一幅读书画,烟横水外村。
养亲惟小园,读礼荐蘋繁。
笺疏工夫细,江郊夜月奔。
乌啼新树色,凤念旧巢痕。
伫尔蓬池上,劬劳更报恩。
后来任大椿又在小园东面原浮沤馆梦天楼基础上建朝南两层楼一座,一层五间,上下共十间。正中一间为堂屋,约二十多平方米,堂屋两侧各有两个房间(楼上下八个房间),每间约二十平方米。房间前有走廊,宽约一米。屋面向南有二米宽的飞檐遮阳。楼之东西两侧厢房各有一间向南接出,称为“厢楼”。楼前有大天井、草地,楼与天井东侧,有南北方向狭长小天井,沿楼之东墙向南、大小天井之间有牌坊一座,牌坊上有青底金字的“金殿传胪”竖匾,故称此楼为金殿传胪楼。牌坊东隔小天井为门楼,正对牌坊的大门朝东,在南大街西侧。门楼两侧南北方向各有朝东小楼。大门南侧的名为“护门楼”,楼的朝东墙上嵌有“双节坊”石额;大门北侧小楼一顺三间(楼上下共六间),后作为两个女儿的陪嫁,每人三间,这一小楼后来保留下来,成为昭阳中学王永文等老师的宿舍。
任大椿去世后留下孀妻,家境窘困。嘉庆初年小园西部(原浮沤馆梦天楼以西的建筑)卖与商人开茶肆;金殿传胪楼东边一半典给陈姓居住,至解放后已破败。1952年县文教科在东岳庙内办的速成师范搬迁,要在浮沤馆及金殿传胪楼地基上建两排八间教室。当时速成师范老师张鸿庆、金培熏曾来看过,当时传胪楼已拆,但传胪楼西边的浮沤馆主屋还在,雕花窗隔,四周有飞檐、走廊,虽破败不堪,但假山犹存。此后张、金二位老师曾几次和我提及此事。速成师范停办后,此处教室为兴化中学寄宿生宿舍。
1956年昭阳中学办于昭阳小学对面的龙王行宫,次年迁于此。时任昭阳中学校长的过征宛女士因怕学生在假山石上玩耍会出意外,迁校前喊民工在操场上挖了大坑,将假山石埋于坑内再填土平整,作为篮球场。现在浮沤馆和金殿传胪楼旧址都已成为市第一中学校园的一部分,原在一中校园西部的浮沤馆移至东部重建。
任大椿读书楼原貌
移址重建的任大椿读书楼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