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石明 :28年用爱为壤 悉心“播种”科学火种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王小军 管新宇)他扎根校园,28年悉心“播种”科学的种子,在他的眼里,每一位学生都是会发光的金子。他首创了“数字造物”教学理念,利用虚拟仿真平台,呈现“实物化”的科技作品,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情地探索科学的奥秘。他就是兴化中学教师、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朱石明。
“这个作品制作过程中要用到单片机,我们取一下开源主板,用它来进行编程,制作各种智能产品。”讲台上,朱石明正在给学生上通用技术课,带领学生制作一辆火星车。从构件的虚拟制作到实体的3D打印,再到组件的拼装以及最后编写程序代码,运用多个虚拟软件,最终完成作品,这就是朱石明“数字造物”理念的教学实践。
朱石明向记者介绍到,他们正在使用的是Maker brush虚拟平台软件,可以在电脑上直接模拟出我们所需要制作的火星车的样子。然后导出图纸进行制作,这样可以把心中的构想迅速化为现实的作品。
很多同学都喜欢有意思的通用技术课。但是,对朱石明而言,通用技术课绝不是其他课程的调剂,更不是动手不动脑的轻松课堂。朱石明指导学生们进行各种有意义的科学实践,让他们学以致用,把各种学科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然后在实践之中再进一步的领会所学的知识。
“这是学生今年刚刚设计出来的次氯酸消毒液家庭自制装置,它使用了食盐水,通过电解得到次氯酸消毒液。次氯酸消毒液的消毒水,号称可以喝的消毒水。”朱石明指着学生自己制作完成的次氯酸消毒液家庭自制装置骄傲地说,这就是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有益尝试。
正如朱石明所说,他的教学课程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甚至还加入了艺术成分,是多门学科围绕一个课题进行融合和碰撞的过程。而作为一名曾经的化学老师,朱石明也一直和同学们一起在探索中学习,在探索中积累。
教学相长,在朱石明近30年的教学中,他坚信“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作为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朱石明带领学生多次在国家、省科技创新大赛获奖无数,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科学强国的梦想。
“我童年的时候就想成为科学家,如今我成为了教师,我非常希望培养我的学生成为知名的、一些尖端专业的科学研究者,为社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朱石明眼神坚毅地说。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