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人生因有援疆经历而精彩
援疆期间,徐波(右二)多次荣获表彰。
徐波(右二)在新疆昭苏的规划现场指导施工。
本报记者 金 倜 房干森 陈 艳 通讯员 史宏祥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开在天山上,雪莲做到了;不是每一棵树都能生长在沙漠里,胡杨做到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艰苦中感受充实,援疆干部做到了。我市援疆干部徐波情系新疆昭苏,默默奉献,用坚强的意志,无疆的大爱,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边塞赞歌。
莽莽雪域、巍巍昆仑、戈壁大漠、天山牧场……这是自然之美;高原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美丽的新区中心公园、错落有致的花园小区、干净整洁的老城区美食街……这是民生之美,也记录着昭苏的点滴变化。“有志而去,有为而归”,徐波带着这份承诺,在昭苏用行动诠释着援疆的真正含义。
1
为了梦想,湖北人扎根在兴化
徐波是湖北黄冈人,1995年从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我市建设局规划院工作。徐波告诉记者,他到兴化工作也是一个巧合,当时可选择的地方有很多。他的导师建议他去无锡发展,大城市机会多,更有发展空间。而当时兴化园林方面的人才紧缺,市领导很想把徐波挖过来,于是冒雨去南京林业大学与徐波商谈就业事宜,徐波正好回湖北老家了,园林学院的党委书记就发电报让其立即回学校。徐波说:“当时听说兴化的领导亲自来学校接我,确实挺感动的。我认为大城市与小县城只不过是发展的平台不一样,相比较于大城市的竞争激烈,压力大,小城市更适合我。”
为了梦想,徐波只身一人来到兴化,转眼间19年过去了,他已经在这里成家立业,深深融入到这片水乡大地了,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蒸蒸日上的事业。初到兴化时,语言、饮食、生活习惯等还有些不适应,徐波坚持边学习边工作,克服人生地不熟等诸多困难,为水乡大地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他主要负责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工作,先后完成了乌巾荡公园、拱极台公园、沧浪河公园、人民公园改造、长安路等景观设计并配合完成施工,还主持完成了临城镇、缸顾乡、安丰镇等多个乡镇的总体规划。自担任市规划勘测设计院院长以来,他带领设计人员踏遍34个乡镇和300多个村庄,先后完成了20多个乡镇的总规修编、控规和详细规划设计,完成了300多个新农村村庄的建设规划。2009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被市级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多次获得规划局先进个人称号。
徐波告诉记者:“兴化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的家在这,我的事业在这,我也深爱着这片富饶的土地。希望能运用我的专业知识,把兴化建设得更加美好。”他也曾笑称自己所走的路就是鲜活的“人生三部曲”,出生于中部,工作、成家于东部,又支援过西部,这么丰富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
2
援疆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财富
昭苏,一个地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南部的多民族边境县,海拔2000多米,属寒温带亚干旱气候区,自然环境恶劣,春秋相连,长冬无夏,10月份就下雪,到5月份才开始融化。
2012年8月份,徐波积极响应援疆号召,作为规划建设方面的技术骨干前往昭苏支援其建设。因当地急需规划人才,徐波一个人提前赶赴昭苏,投入到当地建设工作中。尽管离开兴化,离开家人,徐波万分不舍,但是他的心里更有一种坚持,一种使命,催促着他马不停蹄地赶赴新疆昭苏。“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徐波说,“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我觉得援疆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财富,我的人生因此而更多彩,昭苏也成了我的第三故乡。”
援疆期间,徐波被任命为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建设局副局长。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徐波匆匆忙忙地来,默默无闻地干。一是参照内地作法起草了昭苏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及工作机制,并于2013年年初实施,精心组织召开了近10次规委会活动;不断规范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和“一书两证”办理程序,积极推行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布制度,完善了规划审批机制。二是积极倡导并组织实施了昭苏县城区30平方公里用地1:500地形图的测绘,为昭苏县城规划管理和设计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三是组织完成了昭苏县城镇体系规划、天山乡、夏塔乡等9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和评审工作,并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指导当地规划人员完成了《昭苏县高原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新区中心公园、新区行政中心等规划设计;积极倡导并完成了老城区美食街改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指导设计人员完成了工矿路改造,使工矿路面貌一新,提升了城市出入口形象。
昭苏冬天寒冷,11月15日到次年3月15日工程都不能施工,每年的工程建设时间只有8个月。为了确保全面完成援疆项目建设任务,徐波与同事不停地在基层与部门之间奔波。大至项目的确定,小至涂料颜色的把握,处处倾注了他的满腔热血。2012年,徐波被昭苏县委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优秀援疆干部,并于2013年被授予昭苏县荣誉市民称号。
新疆自然条件恶劣,经常大雪封路,徐波告诉记者,一次,他与同事下乡调研,突遇狂风暴雪,车又恰巧抛锚,前来抢修的车也在半路遇阻。无奈之下,他们只得下车推,大雪早已漫过脚踝,在当地百姓的协助下,才得以成功修理好汽车。几番折腾,4点多才吃上一口热乎的午饭。
对于援疆干部来说,维稳也是重点工作之一。当新疆拉起一级警戒时,援疆干部就要与当地干部一样,每天值班、昼夜巡查。值班室内有上下4张单人床,每晚4个人值班,整夜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徐波说:“别人往家跑,我们得往外跑,当时家人也很担心,每天打电话报平安成了任务。”
3
三度落泪,无悔的选择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徐波告诉记者,援疆期间自己曾三度落泪。第一次是8月1日进疆的凌晨两点钟,徐波乘坐的航班降落在伊犁机场,当走下飞机的那刻,孤身一人面对异地他乡,又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远,这位40多岁的男人露出些许慌张。突然手机响起熟悉的铃声,是妻子打来的,因担心丈夫而一夜未睡,听到丈夫疲倦的声音,妻子在电话那头哭了,而徐波也有些绷不住了,一个人在机场,手持着手机默默流泪。第二次是家乡领导来新疆慰问援疆干部时,机场送别,一是感谢家乡领导的关心,二是看到熟悉的人即将离开,自己仍要留下,不免心中有些不舍。第三次是2013年8月份,妻子带孩子来新疆探亲时,看到妻子因操劳而日渐消瘦的身影,心里满是“内疚”。离家援疆时,恰逢孩子小升初,自己没能在身边辅导,致使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岳父、岳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身上,一声“对不起,辛苦了”让一家人抱头痛哭。
一年半的时间匆匆而过,远不像当初来时那样的兴奋、煎熬,走时希望时间在某一刻静止。在感谢、眷恋之际,回首在昭苏的500多个日日夜夜,盘点得失,除去应尽的本职工作外,还收获了很多很多,昭苏人民的热情、昭苏的美景,昭苏的变迁都将成为沉甸甸的记忆。
“哈达托起金杯,斟满草原的情,真心的把你留,心头千言万语,不论你去何方,一路如意一路平安……”离疆之际,昭苏人民斟满美酒,献上洁白的哈达,唱起离别的《上马酒之歌》,为援疆干部道声最真挚的祝福。
来的时候援疆只是工作,走的时候援疆成为使命;来的时候心情忐忑不安,走的时候内心坚定自信;来的时候在西域举目无亲,走的时候在新疆朋友无数。昭苏人民的热情,让徐波为之动容,唯有举起酒杯,仰头一饮而尽,将昭苏的景,昭苏的人,昭苏的物永记心间。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