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3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广角
2023年03月16日

海南镇新伍村:唱响虾蟹混养“兴化模式”

   本文字数:1285

本报讯(通讯员 陆荣华 许 雯 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老陈啊,你们夫妇先到养殖大户那边学习养殖知识,明年我帮你们协调蟹塘,指导你家搞虾蟹混养,村党总支永远是你们的坚强后盾。”3月9日上午,海南镇新伍村党总支书记杨永前对村民陈礼华叮嘱道。

陈礼华夫妇原先在外地搞废品回收,看到村民们在村里搞虾蟹混养,个个赚得盆满钵满,心里痒痒的,几番思考,夫妇俩决定改行,去年腊月回到村里准备搞虾蟹养殖,由于没有养殖经验,今年年初在村党总支的指导下,先到一亲戚家的蟹塘上打工,同时学习养殖知识,准备明年自家单独养殖虾蟹。

“现在我们村有218户村民从事水产养殖,现有虾蟹混养面积5008亩,虾蟹混养能够有现在的规模,我们村干部当初可费了不少力。”据杨永前介绍,2018年他到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当时村里不少村民养殖螃蟹,传统养殖模式下效益低,如何靠养螃蟹赚到更多的钱?从2019年开始,杨永前和其他6名村干部带头尝试搞虾蟹混养,他本人养了20多亩螃蟹和小龙虾,村主任杨建兵养了50亩虾蟹,其他几位村干部每家养殖规模都在30亩左右。杨永前组织村干部和养殖户每天到蟹塘上认真观察河蟹和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多方寻求水产专家的帮助,反复试验和推敲,终于取得了河蟹套养小龙虾的成功,2019年该村实行的虾蟹混养亩产纯利达7000元,最高的突破10000元。

杨永前告诉记者,为了让蟹农们养好蟹,卖出大价钱,2021年3月,村党总支牵头成立了七里八乡水产品经济合作社,注册了“渭水新伍”的水产品牌。合作社专门聘请市水产专家张凤翔,在村里成立水产养殖专家工作室,张凤翔隔三差五到村里指导蟹农们养殖虾蟹,现场解答蟹农们的问题。去年5月,村里还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了南农大虾蟹养殖基地,专家不定期来村传授蟹农养殖虾蟹新技术。去年,合作社专门在村里建设了小龙虾交易市场,开设32个门市对外出租,日成交量达8万余斤。合作社还组建了线上线下的销售团队,配备乡村直播间,形成了集种苗投放、技术生产、收购服务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虾蟹产业得到了更高效地运作,更科学地发展。“现在新伍村成了七里八乡虾蟹产业交流学习的中心和产业发展中心,带动了虾蟹产业的提升,延伸了产业链,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村民王月波的蟹塘单养螃蟹,收益平平。看到村干部们混养虾蟹都赚到了钱,他家也搞起了虾蟹混养,当年收入就比之前翻了一番。如今,王月波劲头十足,没事就蹲在蟹塘上侍弄他心爱的“虾兵蟹将”,“村里请专家指导我们养殖,还帮助销售,现在我们没有后顾之忧,只管在塘口把虾蟹养好就行”。

“如果有村民觉得自家养殖效益不高,可以委托合作社养殖,合作社保证养殖户基本效益。”据杨永前介绍,今年村里收回了闲置抛荒的近50亩土地,村里准备种一季稻、养一季龙虾,除给村民的近7万元土地租金外,估计村里一亩田能有近4000元收益,这样村里以后每年可增加10多万元的经营性收入。

“河蟹套养小龙虾模式在镇党委政府的科学引领下,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现养殖模式已经成熟,该模式被省现代农业(河蟹、克氏原螯虾)产业体系专家考评后认定为‘兴化模式’。目前新伍村正配合市水产部门申报‘国家级虾蟹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杨永前喜滋滋地告诉记者,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175万元,被评为“泰州市文明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