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07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八版:兴化中医
2023年07月24日

杏林妩媚,大医精诚

——我眼中的朱杰主任

本文字数:2428

■/冯巧岚

 

提到喝中药,一般人感觉总是苦。我第一次知道有人喜欢中药,是朱杰主任的一篇文章讲述。高一时,朱杰以全校预赛第一的好成绩备战省数学竞赛,夜间高热寒战,遍出一身红疹,校医开出方子,喝了几副中药很快就痊愈了。少年朱杰深情记述切身感受:“青花瓷瓶泛着幽光,赭色的药屉中,茎叶草根,阅尽人世沧桑。红色的火苗,舔着土黄色的瓦罐,弥漫着郁郁的药香。褐色的液体在肠间淙淙流淌,静静荡涤着热毒,柔柔抚平失调的五脏。”从此朱杰爱上了神奇的中医,暗下决心也要学医、做一个好“先生”。我读了这段文字产生共鸣,感觉中医神秘神奇,并渐至信任推崇。

朱主任赠我一本《兴化医学流派》,全书近37万字,系统记述兴化历代名医生平及其独特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梳理出兴化医派的传承脉络和主要贡献。辑录医人、医事、医史之片羽,挖掘医论、医案、医话之精华,提炼医德、医魂、医道之精神,揭示情趣、情思、情怀之一斑,系一本可以珍藏的宝书。我一直放在床头,随兴阅读,感觉各章节既前后连贯,又独立成篇,既可全景式阅读,也可任选一节随便翻看,怡情养性,润心修身。

从医30多年,朱主任从一名年轻儿医成长为全省最年轻的名中医。他坚持在临床一线,年门诊量超万余人次,救治过许多病情危重的儿童。《兴化日报》曾刊登过《一个儿科医生的春节日志》:“早晨一上班,已有病人聚在诊室门口。”病人渐多,病历本排成长龙。说不停,忙不停……”这已成为他工作常态。有次我去拜访他,站在诊室门口,只见里外三四层包围着,热气腾腾,小孩的哭闹、大人的劝慰吵成一片,我等了许久才进了二层,远远看到朱主任额头上、鼻尖上都冒着汗。我不禁奇怪,墙上明明有空调,为什么不开?朱主任后来告诉我,患者中孩子居多,大都是感冒发热来就诊的,所以他空调正常不开。我肃然起敬,想到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医人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以感同身受之心“普救含灵之苦”。儿科又被称作哑科,因孩子不能完全准确诉说病情,医界一直流传“金眼科银牙科铜外科,累死累活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的说辞。那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当儿科医生?“因为儿科医生心地干净纯净,和孩子们在一起,不觉得苦和累,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看到自己诊治的孩子能健康成长。”从他朴素话语中我体悟到的是纯粹爱心与真挚情怀,以天使之心悬壶济世,以赤子情怀立身于世。

他从普通儿科医生成长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大国工匠。医者在心,心正药真,一切源自他的辛勤付出。记得他写过“愿为良医兴轩岐,化作春雨润杏林”。他有一方我特别喜欢的印章:“我见杏林多妩媚”,隐含着“料中医见我应如是”。16岁那年,他跨进南京中医学院校门,是全校年龄最小的大学生。他曾聆听江育仁先生授课,又随汪受传教授实习。脚踏实地成长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中医药》《中医儿科杂志》审稿专家编委、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成绩和荣誉背后,是他一步一个脚印全身心地付出。他经常加班加点,手机上有好几个QQ群、微信群,下班后还要利用休息时间解答患者问题,以仁心仁术书写医家情怀。繁忙工作之余,晚上不忘读书作文练字,也是舒缓白天紧张工作的方法。他的公众号简介是:“朱墨传心:我的原创文章;艺海琴心:我的墨痕心迹;医者仁心:我的医学科普。”注册2年时间已发文246篇,可以想像他的勤奋敏慧,笔耕不辍。诗人倪为荣曾赠诗《致杏林》赞颂他医德双馨、书法出众、文采斐然,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自古以来集医家、诗人、画家为一身的先贤众多,朱主任亦如是,他挚诚热爱,涉猎广泛,潜心研究,皆成大器。

他在工作中得到肯定,当选省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他以悬壶济世为人生理想,以读书临证为生活方式,提出“哮喘治气”“肾炎从毒论治”等创新思路,不断攻克疑难病症。他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新疗法,经常参加咨询义诊、送医下乡、乡医培训、社区讲堂、广播宣教等公益活动。他主讲兴化电视台“中医养生堂”“昭阳讲坛”系列节目。我母亲虽不识字,却多次告诉我她常看到朱主任在电视上讲课。他热爱中医药事业,不断学习、开拓奉献,坚持提升自身学术境界、升华医者风范;他热爱中医教育,常年为弘扬中医鼓与呼,被誉为“水乡儿童健康的守护者”、泰州“最美科技工作者”。连任省人大代表是难得的殊荣,他始终坚守医者初心,将代表和医者两种角色融为一体,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健康江苏建设,助力中医药传承创新。他多次建议加快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家乡人民提供更多“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他参编国家重点图书《中华大百科全书·中医儿科学》,承担全国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他还计划写一本关于中医药文化方面的书籍,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带领更多中医药工作者传承好这一中华瑰宝。

他不断总结经验,致力探索兴化医学流派溯源并继承开新。已出版专著《艳摘杏林》和《兴化中医流派》,主编《兴化中医》282期,帮助更多人了解传统医学文化内涵,倾注了他大量心血精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他专注研究学术流派,要让流派的“天光云影”活泼泼地再生于今日临床。他身体力行、著书立说,对凝聚行业力量、树立行业形象、引领行业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热爱文学,多次参加“楚水”笔会和毕飞宇小说沙龙,从他身上我深切感受到兴化医学是与兴化文化一起共同成长的。兴化尚医之风,源自范仲淹所论“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千百年来,延续不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兴化医人。良医与良相同功,悬壶济世成为一种崇高的理想,成为兴化医人心灵的源头活水,更在朱主任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秉承中医养老奉亲、期颐鹤龄的信念,带着水饮上池、万病回春的希望,穿越时空,追逐梦想。在广袤而神奇的里下河平原上,每一片土地和田野、每一条巷陌和河流,都回荡着医者仁心、深沉激越的洪钟大吕与绝世华章,而在和朱主任交往交流过程中,我每每都能感受到先生身上“悬壶济世杏林暖,大医精诚惠苍生”的高尚情怀和挚爱能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