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轮台与兴化——双城包子
□ 陈伟东
从且末出发,在沙漠公路奔波了7个小时,行程上千里,终于抵达轮台县。这一段下来,让我真正体会了“身体下地狱,眼睛上天堂”“灵魂被释放”。这趟沙漠公路之旅,仅在S233与G216交汇口、靠近塔中镇处有个聚集点,此外沿途没有任何给养,全程仅靠水果零食充饥,一则忙于赶路,二则心中有一个念头——到轮台吃烤包子。
轮台,维吾尔语是“雕鹰”之意。轮台县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西部、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是古西域都护府所在地。如要到轮台旅行,通常游览塔里木胡杨公园、三垅沙雅丹、草湖、拉依苏烽燧遗址等,其中塔里木胡杨公园最具特色,方圆100平方公里,有沙漠、塔河、胡杨林、油田和沙漠公路等众多景观。今天计划目的地是焉耆,原本从沙漠公路的塔中、轮南再转乌红线,并不经过轮台,但绕道就是为了尝一尝当地一家餐厅的烤包子。
说到包子,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它再常见不过了。在南方,包子应该算是早点,比如扬州的三丁包、蟹黄包、香菇菜包等等,是扬州早茶的主角;广东的叉烧包、奶皇包,则是广式早茶的必选。通常,有馅的才叫包子,没馅的称为馒头。但在吴语区,常把包子叫馒头,如肉包子叫肉馒头,菜包子叫菜馒头,豆沙包子叫豆沙馒头,没馅的则叫白馒头,这是沿用了古称。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华夏之大,天南海北,包子到处都有,但风味、口感、式样、做法又各不相同。除了扬州包子,声名远扬的还有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北京的庆丰包子、苏沪杭的小笼包。但是,吸引我的还是家乡兴化的包子,谁不说俺家乡好呢。就说兴化的肉包子吧,大小适中,味道正点,蒸前“雪白粉嫩”,经过这么一蒸,肉馅的汤汁跑到了面皮上,不仅馅好吃,连皮也入味;还有更为神奇的,面皮上色块深浅不一、形状各异,好似包子的“二维码”,又像自然形成的抽象画。毫不夸张地讲,每个包子都独一无二,既是手工,又是“天造”,品尝这样的包子,那是一种文化享受。还有菜包子,菜馅不是切碎了,而是剁成菜泥,刚刚吃到嘴里,即刻到了腹中,是那种典型的“入口即化”的感觉,普通的菜馅能做成这样,那真不是一般的用心。夸我家乡的包子,不是炫耀,更不是显摆,而是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做客,到兴化走一走,尝一尝,好东西都是用来分享的,就如同我在轮台吃过的烤包子。
烤包子,维语叫“萨木萨”,是新疆地区的特色美食。烤包子主要原料得用新鲜羊肉,最好选择肥瘦均匀的羊腿肉,太瘦的肉不太适宜做馅,口感太柴,一般得肥瘦各一半。馅料使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其做法更是独特,虽称包子,但却像馕一样,是贴在馕坑里烤制而成。轮台的这家烤包子店,位于轮台县城的油城风味餐厅,巨大的招牌上写着“食惠,五彩烤包子”。他们家烤包子是现包现烤,还得等上一段时间,那就点个菜先吃起来。新疆的饭店通常有一面配有照片的菜品墙,有的店家甚至连菜单都省了,看图点菜,一目了然。今天吃什么?大盘鸡、馕坑肉、红柳烤肉、烤冷水鱼?还是找个没吃过的,干脆来盘沙葱炒牛肉。今天这顿就一菜一点心,现在还没到新疆的晚餐时间,只能说是加餐,类似于下午茶,晚上到了焉耆还得吃饭。等了二十分钟左右,烤包子登场,看起来外形方正、黄而发亮,咬开后皮薄馅多、满口流汁,吃起来皮脆肉嫩、香气四溢,味道好极了。
不知是不是烤包子吃饱了的缘故,晚上到了焉耆,点了丸子汤、凉皮等,却一点也没胃口。要知道,我是奔着丸子汤去的,那也是新疆的一道美食,是口口鲜香、回味悠长的美味高汤,但没有吃出那种感觉,还是下次到新疆,换家店试试。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