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年
□ 吕荣震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的一道风景,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福的一种方式。
过去拜年,给长辈送上一包果子或麻饼,给老长辈敬上一包京果粉或台酥或小红枣,即为大礼。长辈给晚辈包上一毛钱压岁钱,晚辈们可高兴得一夜难眠。
我的老家到外婆娘舅家,有30多华里的路程。祖母在我出生前去世,因此,我对外祖母及娘舅这边的感情更显得特别重。所以我小时候尤其喜欢往舅舅家跑。寒暑假几乎年年都会去舅舅家,过年就更不用提了。沙沟夏天的香瓜、撕皮烂(又称面瓜),冬天的春卷、鸡丝炒粉、藕夹子、小麻饼等美食,都一直是我忘不掉的记忆。
正月初二,去外婆家给娘舅拜年的风俗更是我忘不掉的记忆……
小时候每年正月初二,我都会受父母之命,从老家独自一人肩背一个藤篓,装上父母准备的几包茶食点心,步行30多华里,用半天多时间,从高邮临泽沿着子婴河方向,一路向东。经蒋沟,到朱堆,过金桥,越大李,走仲寨,进时堡,穿过无人区的芦苇荡,再花上两分钱摆渡到沙沟,跨过柴行桥,才到院内长着一棵老石榴树的外婆家。为的就是给外婆及娘舅们拜个年。这段美差,直到71年我初中毕业后,离家下放到500里外的江苏连云港,才中断了这个使命。
时间一晃数十年已过,当我又回到了故乡,尤其是退休后有空余时间,感恩的心情浓了,给娘舅拜年的心境又复燃了。所以近年来一直坚持逢年必去,逢年必拜。
如今拜年已今非昔比:过去肩背10多斤茶食点心,走30多华里土路。如今省道贯穿两地,一路畅通;过去需步行半天之多,如今自驾几十分钟即可到达;过去沙沟四面环水,断桥断路,必须乘木船摆渡,才能进入古镇。如今虽仍四面环水,但有桥有路,畅通无阻。
今年初二,我又带着夫人及弟弟一同去沙沟拜年了。当我走上郝柏村先生捐资修建的“外婆桥”时,脑海里思绪万千……
拜年,是亲情的呼唤,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如今,71岁的我仍有幸为81岁的舅舅拜年祝福,是甥舅有幸,有缘!
愿我给舅舅拜年直到永远!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