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5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4年05月17日

湿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兴化垛田和美乡村建设学术圆桌会在兴召开

本文字数:2416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韩 婷 管新宇)5月15日,正值“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十周年之际,湿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兴化垛田和美乡村建设学术圆桌会在我市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刘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闵庆文,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助理研究员王宏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时勇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并讲话。我市市委书记陈锋剑出席会议并致辞。市政协主席徐立华,市政府副市长戴金龙,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垛田研究会会长刘春龙参加会议。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常冬海主持会议。

刘雷表示,围绕“湿地遗产、世界垛田”这一主题学习交流,共同为兴化垛田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发展建言献策,是对历史文化遗传的敬重守望,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也是对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助力推动。兴化垛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双遗”荣誉的背后是当地对垛田的创造、培育、保护与开发并举,唱响的是对中华农耕文明的礼赞,歌颂的是创造美好生活的不懈奋斗。垛田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是劳动人民创新发展的智慧结晶;垛田孕育的特色农耕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灵魂之地;垛田展现的壮美生态景观,是建设和美乡村稀缺的宝贵资源。希望兴化充分认清垛田在人类发展史中创造的文明记忆和深刻内涵,珍惜“双遗”给兴化确立的特殊地位,全面发挥稀缺文化资源的珍贵价值,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打造集保护开发于一体的前瞻性、拉动性、高端化的农业景观,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新标杆。

陈锋剑在致辞中表示,兴化文化底蕴厚重、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垛田是文化价值、农业价值、生态价值的集中体现,先后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培育了兴化香葱、兴化油菜、兴化龙香芋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形成了千垛菜花、水上森林、徐马荒湿地等特色景观,成为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载体。十年来,兴化始终珍视垛田这一宝贵财富,一方面,坚持在发掘中保护,推动落实《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出台《垛田联动保护协调机制运行办法》,设立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保护基金,在更广范围系统化保护水垛相依的垛田原貌。一方面,坚持在利用中传承,成立垛田研究会,有序推动核心区垛田流转到国有企业,打造“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品菊花、冬观芦花”的“四季花海”品牌,把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经济效益。兴化将充分挖掘垛田价值,放大“双遗产”效应,进一步讲好垛田故事、构建产业联盟,大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农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闵庆文指出,十年来,兴化各级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自己所付出的实际行动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不断擦亮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的“亮度”,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贡献着“兴化智慧”和“兴化力量”;同时不断借助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金字招牌”,赋能乡村全面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地理资源所将和兴化一道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批示,为兴化垛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持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时勇表示,十年来,兴化始终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践,坚持在挖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放大遗产价值,助力乡村振兴。在其示范带动下,江苏各地不断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农业农村厅将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尤其专家智慧,创新农耕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方式,支持兴化建立湿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构建多方参与、多元发展的农耕文化传承机制,激发古老农耕文化的新活力,助力江苏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

王宏磊表示,今年是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10周年,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提出22周年。中国是全球农遗倡议的最早响应者、坚定支持者、成功实践者、重要推动者和主要贡献者,目前拥有22项全球农遗,数量居世界首位。他希望在座各位专家、同仁发挥专业优势,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利用贡献智慧与力量,推动农遗事业高质量发展。

常冬海在主持会议时表示,农耕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色,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是兴化农耕文明的结晶。兴化将以此次成立兴化垛田保护与发展政协委员工作室,组建中国湿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联盟为契机,用好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农文旅融合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加强“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传承与发展、保护与利用,让这份弥足珍贵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永世留存,绽放出时代光芒。

活动中,刘雷、闵庆文、陈锋剑、徐立华为“兴化垛田保护与发展政协委员工作室”揭牌;王宏磊、时勇、常冬海一同为“中国湿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揭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孙业红院长,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对外交流合作处一级调研员田玉斌和戴金龙、刘春龙共同为“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农文旅融合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揭牌;闵庆文、戴金龙签约《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评估》项目;戴金龙还发布了“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十年保护工作与成效。

会前,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碧水东罗和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据了解,2013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成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9年,“兴化垛田”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里下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近年来,兴化放大遗产品牌优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造就了“河有万弯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的田园盛景,使其成为“全球四大花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