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0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4年10月24日

集聚优势资源 集成各类政策 集中条线奖补

他们,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与魅力

本文字数:1913

他们以敢为的担当,积极奔走协调资源、争取政策,为传统村落保护奠定坚实基础;他们以敢闯的勇气,突破传统思维束缚,探索新的保护模式;他们不囿于单个村落保护,而是串点成线、织线成面、注重传承,一个个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因他们连了起来、活了起来,他们就是市住建局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工作专班。

10月中旬,秋高气爽、天空湛蓝,悠悠白云下、粼粼碧波上,千垛镇草王村的凤凰桥横跨小河两岸,泥塑非遗传承人张美才正用手中的刻刀对桥身进行着修饰,飞龙、盘蛇、金鸡、脱兔……在一幅幅传统泥塑浮雕的映衬下,这座青砖小桥倍添了几许古朴韵味。

“墙里开花墙外香”。张美才是土生土长的兴化人,有着国家一级美术品设计师、省级工艺美术师、省级乡土人才、泰州市泥塑非遗传承人等诸多头衔,多年来,他的泥塑作品在高邮、宝应、盐城等地广受欢迎,但在兴化却名声寥寥。

“以前,我的泥塑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为主,直到2019年,应中堡镇陆家甸村邀请,我创作了雕塑作品‘板桥游湖’,复刻郑板桥到陆家甸游湖的史实,那才是我第一次参与乡村建设。”张美才说。

也正是“板桥游湖”这个作品,张美才和他的一手传统技艺才引起了市住建局村镇建设科科长、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工作专班成员金荣安的注意。2023年初,在指导陆家甸村申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过程中,金荣安发现了“板桥游湖”,得知是本地人张美才的作品后,随即就留上了心。

“如何维护保留传统村落风貌、活化利用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传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命题。” 金荣安说,“让传统技艺在现代乡村建设中有时代的表达,帮助传统技艺获得效益、更好延续,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让泥塑技艺在乡村建设中得到更好的展示与传承,今年8月,经金荣安推荐,市住建局邀请张美才参加了2024年江苏省传统村落工作营,与9所院校师生共同研究传统营建,挖掘传统的水乡建筑元素及风格,并形成系统的学术调研报告指导城乡历史文化遗存保护传承和利用,为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省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奠定基础,提供支撑。

“传统村落工作营为我们提供了传承展示平台,扩大了影响力,也让我有幸参与家乡的乡村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拓宽了传统技艺的运用场景。”张美才介绍,目前,他和儿子张永喜正分别在千垛镇草王村、陈堡镇宁乡村进行墙绘和浮雕创作,用传统技艺刻绘古村故事。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传统村落和特色田园乡村、美丽宜居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历史文化名村的联建联创,切实推动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截至目前,累计认定中国传统村落1个、省传统村落23个、省传统建筑组群9个,宁乡村就是“江苏省传统村落”之一。

宁乡村地处陈堡镇西南,北邻万亩草荡,沿卤汀河两岸临水而居,素有“草荡南大门”之美誉。在宁乡村入口处,张美才之子张永喜正在精心创作抗倭名将侯必成的浮雕,讲述曾经发生在这儿的历史事件。走入村内,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印记随处可见,依历史复刻的明巡检司、历600年风雨几废几建的侯王庙、清雍正五年的“太平桥”、乡试预考厅文昌宫、青石老街以及传承200余年的“六书(乐书)吹打音乐”非遗展馆……这座“一河碧水弯弯流,两岸美景入眼来”的里下河小村不仅闲适美丽,而且古韵十足。

“在市住建局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工作专班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村在2023年成功申报江苏省传统村落,同年创成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马上我们又将迎来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验收。”村党总支书记姚贵远介绍,在传统村落保护和特色田园乡村创建过程中,市住建局专班通过专家培训、业务辅导、组织观摩学习等形式,充分挖掘村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指导宁乡村串联打造历史文化传承街区,一步步帮助宁乡村做到了既塑村庄外在之形,又铸村庄内在之魂。

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过程中,市住建局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工作专班持续开展了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组群的摸底调查、申报命名工作,指导镇村深入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禀赋,建立传统村落及其保护对象的档案,实施传统村落挂牌保护,将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宜居宜业片区、特色田园乡村片区等空间结构打造相结合,形成了“1核4片3带多点”的区域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格局,并入选了2024年江苏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设名单,获得1950万元省级专项奖补资金、首批下拨1700万元。

“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利用建设中,我们注重集聚优势资源、集成各类政策、集中条线奖补,切实推动传统村落活态保护。”金荣安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持之以恒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利用建设工作,创新传统建筑活化利用方式,建立共建共治共享保护利用机制,并以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为抓手,持续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让现代宜居生活与传统文化互融共通,助推传统村落实现‘屋内五星级、屋外五千年’。”

全媒体记者 刘 娟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