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外搞过水上运输,承包过工程,办过小型企业,但当他捕捉到绿色食品的无限商机后,他果断决定回乡创业。
在外能人回乡创办“古法酿造酱厂”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冯兆宽 通讯员 李健宁)今年64岁的吴正和是戴窑镇新花园村村民。改革开放后,脑瓜灵活的他带着妻子外出闯荡,他搞过电动机修理和水电安装,从事过水上运输,承包过中铁工程,也办过小型企业……在外虽然收入颇丰,但当他捕捉到绿色食品的无限商机后,他果断决定回乡创办“古法酿造酱厂”。
“外面的世界再精彩,总没有家里温暖,在老家创业也很棒。”10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市琼花酱厂见到了吴正和,当时他正在侍弄大缸里的酱油。记者在老吴的厂里转了一圈,确实干净卫生,80只盛放酱油的大缸上一尘不染,每个缸上面都盖着一块厚厚的玻璃盖子,一点灰尘都进不去。“老吴,给我来10斤酱油。”就在老吴接受采访的时候,附近青凤村的袁大爷来这里打酱油。“老吴厂里的酱油全是古法手工制作,鲜美卫生,吃了放心。”袁大爷拎着酱油桶说道。
吴正和告诉记者,创办“古法酿造酱厂”的念头是在三年前。2020年年初,他到妻子打工的超市闲逛,发现不时有居民前来购买酱油,很是火爆。“烧菜时都要用酱油,由此便萌生了创办酱厂的念头。但要让自己生产的酱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必须与众不同。”吴正和表示,他当时就想到了用农家古法自制酱油。说干就干,2023年下半年,他找到村两委会,把自己办酱厂的想法向村两委会负责人汇报后,得到了村干部们的支持。村里计划将老吴的酱厂作为“一村一品”项目上报,召开村两委成员会议,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将村里紧靠305省道的一块一亩多地划给老吴办酱厂。老吴随后到市里跑手续,很快办理了营业执照、食品小作坊登记证,于2024年年初办起了琼花酱厂。
“我这里的酱油全是采用古法制作工艺,这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它涉及原料的选择、发酵、晒制等多个环节。”吴正和介绍,他选用优质黄豆作为原料,黄豆提前泡发,然后用高压锅煮制,直至变得柔软,然后将煮好的黄豆控水后,放在容器内用勺子碾压成泥。面粉需要微火炒至微黄。在一个可以密封的瓶中,将面粉和酱油曲拌匀,然后和黄豆泥混合均匀,装入瓶中进行发酵。发酵过程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发酵初期,黄豆会长出黄绿色的霉菌,这是正常现象。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翻动黄豆,以保证发酵均匀进行。发酵完成后,将黄豆放入缸中,加入盐水,然后放置在阳光下晒制。晒制过程中,需要每天翻动一次,以促进酱油的成熟。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晒制结束后,将酱醪放入滤布或袋中压榨出汁,所得的液体就是生酱油。“古法酱油的制作是一个耗时且需要精心照料的过程,但它所产出的酱油具有浓郁的香气和独特的风味。”
今年春夏之交,吴正和除请了几名农民工外,他们一家四口全部上阵,忙碌了两三个月后,制作了80缸酱油。
“照这样的进度生产下去,估计一年能生产酱油24吨。由于我的酱油是纯手工的,鲜美卫生,目前除了戴窑、舍陈、东台等地的消费者前来购买;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得知我家的地点后,泰州和苏南等地的消费者也赶过来购买。几个月下来收入相当可观,比我过去在外面打工时的收入高得多。”吴正和表示,下一步,他将扩大项目,将生产的触角向酱蒜头、酱生姜、酱瓜子、醋等项目延伸,同时扩大生产规模,争取把琼花酱厂做大做强。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