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擦亮“兴化大闸蟹”金名片,让“鲜”变“现”
——市总工会、市劳动模范(工匠)协会调研我市河蟹产业发展情况
本文字数:819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我市河蟹养殖面积达到63万亩,年产量近7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10,素有“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市)”和“中国河蟹第一市场”的美誉。“小螃蟹”撬动了190亿元的“大产业”,直接带动1.8万户蟹农增收。作为我市的特色富民产业和经济支柱之一,螃蟹养殖产业不仅推动了“三农”发展,更是作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驱动文化旅游经济协同发展,有效激发了经济与社会发展活力。日前,市总工会、市劳动模范(工匠)协会,前往大邹、安丰、新垛、永丰等优势乡镇,对我市河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座谈会上,调研组与乡镇水产站负责人、养蟹大户、水产行业技术能手等深入交流,详细了解了螃蟹养殖模式、投苗密度、饲料投放、价格波动等情况,围绕打造大闸蟹养殖、加工、销售等全链条模式进行探讨。
会议强调,要围绕“绿色养殖”,坚持以高标准保障好品质。着力构建标准化绿色养殖体系、数字化线上管理平台,加强质量监管和品牌建设,提升蟹苗培育、水质调控、底质改良、水草维护、饵料投喂过程中的数字化管理水平,增强应对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实现大规模标准化、精品化养殖。要突出全域特色,坚持以“农文旅融合”打响好品牌。将河蟹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放大“兴化大闸蟹”品牌效应,通过举办展销活动,借力电商直播,借助千垛景区等网红地标,规划建设“蟹文化”体验馆,举办“大闸蟹文化节”、品蟹赏菊旅游季等,推动大闸蟹产业与生态休闲、旅游观光融合发展,打响“兴化大闸蟹”品牌知名度。要发挥劳模作用,坚持以“技术赋能”谋划好发展。充分发挥“劳模工匠助企行”农民劳模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水产行业劳模工匠、技术能手下沉一线,劳模创新工作室服务一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破解河蟹养殖、加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围绕水产种业选育、绿色生态养殖、疾病综合防控、水产品高值化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推动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宫欣宇)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