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6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5年06月10日

郑金国:在生死边缘为患者点亮希望

本文字数:831

从黄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他用14年坚守诠释医者担当;从心血管医生到重症专家,他在生死边缘为患者点亮希望。今天,让我们走近市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主任郑金国,探寻他用技术之光照亮生命缝隙的故事。

深夜的EICU病房,监护仪的曲线在黑暗中划出绿色的荧光,呼吸机的节奏声与心电报警的滴答声交织。郑金国正俯身查看患者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2009年,郑金国从心血管内科转向重症医学科,面对复杂的救治,他曾彻夜难眠,但患者家属的期盼和“生命至上”的信念,让他咬牙坚持下来。

“当时最直观的挑战是思维模式的转换,作为一名心血管医生来说,诊疗像精准的‘钟表匠’,而重症医生,更像‘风暴中的船长’,需要同时处理多器官系统危机。”郑金国说。

2021年,郑金国赴新疆昭苏县援建ICU。面对仅有2台老旧呼吸机的困境,他手把手地培训当地医护人员,创新实行“呼吸机轮班制”。疫情防控期间,他坚守感染楼,除夕夜通宵为维吾尔族老人做血液净化,当时,老人的一句话令他终生难忘。郑金国说,“老人突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说,‘我的儿子也在抗疫,你们都是英雄!’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援疆是生命的相互照亮,再艰苦也值得我们坚守。”

援疆归来,郑金国组建急诊重症团队,带领年轻医护人员从零起步。通过“病例问答式查房”“模拟抢救演练”,团队快速成长。他还提出“重症救治前移”理念,推动急诊与重症无缝衔接,为患者抢得“黄金时间”。“他是EICU的‘定海神针’,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敬畏,跟着他查房每一次都是教学查房,再难的病例有他在就有方向。”市人民医院EICU主治医师王志霞说。

从江淮平原到伊犁河谷,郑金国用仁心跨越地域,用技术突破极限。医者的责任,是逆风而行时也不弯下脊梁。在基层重症医疗的拓荒路上,他正带领更多年轻人,为生命守护最后一道防线。郑金国表示,“我将以‘重症救治前移’为目标,推动急诊与重症的无缝衔接,同时通过‘传帮带’培养更多能独当一面的基层重症骨干,让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更专业的救治。”

全媒体记者 汪 翔 范 达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