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6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楚水周刊
2025年06月20日

断头将军——抗日英烈陈中柱的铁血忠魂

本文字数:3189

□ 文/徐桂林

 

陈中柱(1906-1941),江苏盐城人。原名为让,字退之。1906年10月22日出生于盐城县(今建湖县)草堰口乡堰东村农民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幼年丧父,家境清寒。寡母耕种几亩薄地,虽有时吃上顿没下顿,但还是把他大兄弟俩送私塾读书。少年时期,赖同乡同学、义弟赵敬之救济,先后在堰东国民小学、草堰乡立高等小学及阜宁沟墩中学读书。1925年,家乡遭水灾,家中余粮无几,其母将众子四散自救,他辍学和四弟去上海谋生,弟弟做童工,他做电车售票员,在与许多青年学生和工人的交往中,陈中柱受到革命思潮的激励。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上海,他弃职回家,策划接应。北伐军到达盐阜地区后,他参与筹建国民党地方支部和农会组织。是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农会名存实亡,军阀势力重又占据苏北,陈中柱被迫离开家乡,出走南京。经其堂兄陈独真介绍,入江苏省警官学校学习。1928年,转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军官研究班五队警政科学习,1930年结业,编属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分配在国民党江苏省政府候差。1931年,被推荐到国立中央大学任义勇军训练军事教员,1933年大学军训结束,他作为国民党军代表先后到北宁铁路和津浦铁路任职。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陈中柱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以徐州、鲁南为基地,积极组织津浦路沿线的铁路员工、学生和民众成立战地服务团,被委任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特种工作团第三总队少将团长划归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陈中柱治军严谨,这支主要由学生和工人组成的队伍具有很强的战斗力,经常活动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边境及津浦铁路沿线,袭击日军的营地,破坏敌人交通,先后作战十余次,部队发展到3000多人。后升任第二路军第二旅旅长,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战役打响,陈中柱率部深入敌后,打击汉奸,破坏敌人通讯和军运,并参加了大洞山保卫战,配合主力作战。大洞山地处台儿庄西侧,是保卫徐州的重要阵地,又是援助台儿庄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因此,日军拼命进攻大洞山阵地,企图占领这处军事重地。大洞山战斗打得非常艰苦,陈中柱带领部队浴血死守,付出了巨大牺牲。台儿庄战役胜利后,日军不甘失败,再次围攻徐州。为了避敌锋芒,国民党军主力部队撤出,而陈中柱仍率领部队留在徐州以东一带,与敌人坚持游击战争,得到了战区司令官李宗仁的嘉奖,当地的老百姓对陈中柱和他的队伍也很敬佩。

1938年底,他接受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的委任,出任该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率领部队2000多人先驻扎在徐州附近,后又移住淮阴西坝、王营子一带和安徽灵壁,与日军多次激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1939年秋天,陈中柱率部驻扎在泰州城东斜桥,后移驻城西塘头、郭村一带。陈中柱为培育抗日大才,曾在泰州城内泓园开办了新苏中学和前锋剧团,创办了《新群报》和《战地新闻》,向青年灌输爱国思想,宣传抗日救亡真理,鼓动爱国青年学生和群众投身抗战。当时,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与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副总指挥李长江之间,在联共抗日和盘踞利益问题间勾心斗角。

1940年春,已成为中共地下党员赵敬之因组织青年学生投奔八路军、新四军,被江苏省保安处秘密抓捕,并押东台,行将遭到活埋,赵敬之的夫人受中共党组织委派赶往泰州告知陈中柱,陈中柱得讯,立即让自己的五弟星夜赶往东台,想方设法打通关节将赵敬之营救出狱,并接至泰州家中,为赵敬之医治创伤。1940年5月,新四军挺进纵队在吴家桥抗击日军战斗后,转到郭村休整。韩德勤乘机唆使“二李”攻打郭村。李明扬借故去了兴化,李长江借口新四军占了他的地盘,调集13个团的兵力攻打郭村管文蔚、叶飞所部挺进纵队。新四军奋起反击,郭村战斗打响,陈毅急调新四军苏皖支队火速驰援,李长江的部队遭到新四军痛击。新四军从抗日大局出发,释放俘虏700余人,向“二李”重申团结抗战,双方在泰州多次谈判,陈中柱参与其中,被陈毅、朱克靖等新四军将领的远见卓识所折服。谈判以后,陈中柱投桃报李,特派副官室主任率部推了十几车毛巾、鞋子等慰问品和10余箱子弹等一批军需物资送到新四军驻地。不久新四军撤出郭村,挺进黄桥,陈中柱奉命率部移防江都塘头。后来韩德勤调兵攻打黄桥时,陈中柱信守诺言,按兵不动,间接支持了新四军赢得黄桥决战胜利。

1940年9月,深得李明扬信任的陈中柱受命兼任江都县县长,重建流亡的江都政府机构,加强地方抗日武装,与新四军携手联防,狠狠打击从扬州来犯的日伪军。由于陈中柱部作战勇敢,多次打败日伪军,恼羞成怒的日军第十二混成旅团司令南部襄吉巨额悬赏陈中柱的人头。

1941年1月中旬,陈毅司令员特派共产党员赵敬之与陈中柱密谈,劝其与新四军团结抗日,一致对外,勿随李长江附敌,由此,陈中柱坚定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信心。

1941年2月13日,李长江公开投降日军,并召集各个纵队司令开会训话,要求全体到会人员起誓。会后,陈中柱立即携家人出城,集合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四纵队向兴化与泰县交界的边城一带转移。随李明扬继续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并派秘书前往盐城新四军军部与陈毅司令员联系。陈毅司令立即派朱克靖团长与陈中柱继续面谈合作抗日事宜。

1941年6月5日,驻泰州的南部襄吉调集日伪军2000余人,分5路向兴东泰三角地区李明扬、陈中柱部进行疯狂扫荡,企图“吃掉”这支抗日部队。敌人来势凶猛,陈中柱部未能接到敌情通报,腹背受敌,前有武家泽敌军挡住前进的去路,后有兴化老阁方向开来的十几艘日军汽艇、炮艇。三面包围“围剿”、追击第四纵队。陈中柱率领部队顽强阻击,由于寡不敌众,部队伤亡越来越多,时任团长的陈中柱五弟陈勋武受重伤,另一团长阵亡。最后被迫退到蚌蜒河一带,利用对河道的熟悉,与日伪军周旋。为了突出重围,6月6日,陈中柱指挥部队对日伪军连续打了3仗。天黑后陈中柱将妻子王志芳和6岁女儿陈璞交卫兵杨凤高送到有过交往的兴化县武家泽东头陈家墩的唐邦本家草堆里面。夜9时,陈中柱积极组织反“扫荡”战斗,亲自率领部队对王胡官庄、武家泽一带之敌埋伏袭击,并亲率一部埋伏蚌蜒河两侧袭击敌人。6月7日拂晓,陈中柱率部自蚌蜒河北岸突起袭击蚌蜒河中之敌,当即击沉汽艇两条,歼灭日伪军50余人。敌退武家泽固守待援,陈中柱复率部与预伏武家泽附近的各部呼应夹击敌人。上午10时,武家泽之敌以密集炮火向陈中柱各部射击,企图冲出武家泽。陈中柱冒着枪林弹雨率部猛攻,以期一鼓击溃顽敌。为突破日伪军在武家泽设的封锁线,在争夺敌占的碉堡的战斗中,他拿起望远镜选择突破口,因陈中柱身材高大,很快被碉堡中的日伪军发现,一梭子机枪子弹打过来,他头部突中一弹,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5岁。属下300多官兵死的死,伤的伤,日伪军打扫战场,确认陈中柱已死亡,把他的头颅割下来,带到泰州城向南部襄吉司令邀功领赏,后被陈中柱妻子王志芳携女勇闯敌营讨回头颅缝合。此事引起了中共兴化县委的重视,县委组织部长李健亲赴圩南找联庄会头谈话,指出这支部队是替老百姓打日伪军阵亡的,要求他们分清敌友,组织民众到战场收尸掩埋。唐邦本等人用破船板打了一口棺材,将陈中柱的遗体运到武家泽东河岸。埋棺处插了一块木板,上书“陈中柱将军”。后移葬泰州城西北郊。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追赠陈中柱中将军衔,追认他为烈士,并召开了追悼大会。1987年2月14日,陈中柱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陈中柱成为为数不多的被国共两党都授予烈士称号的人之一。

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时,陈中柱入选“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2014年,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陈中柱名列其中。

如今,在陈中柱将军的牺牲地——江苏省兴化市陈堡镇武泽村,当地政府修建了中柱广场和中柱亭,作为纪念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断头将军抗日英烈陈中柱的铁血忠魂永远激励着后人矢志爱国、报效桑梓。有诗云:“血染蚌蜒河,头颅悬敌营。将军身已殁,肝胆照沧溟。怒目斥奸佞,孤身战寇兵。妻怀六月孕,独闯虎狼庭。台庄烽火烈,苏北鼓鼙惊。宁作沙场鬼,不为降虏生。黄泉埋烈骨,青史刻英名。今日风烟静,犹闻剑戟鸣。”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