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5年11月14日

里下河“蒙古村”:以文旅融合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本文字数:846

本报讯 在我市陈堡镇有一座独具韵味的村庄——校果村。这里既有水乡的清婉灵秀,又浸润着草原的豪迈气息,作为全省首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座被誉为“里下河蒙古村”的村落,正以融合文化为笔、优美生态为纸,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踏入校果村,一幅生态宜居的画卷即刻铺展。宽阔洁净的村道蜿蜒延伸,两侧绿植葱郁、繁花点缀;曾经污浊杂乱的河道如今清水潺潺,岸坡规整有序,白墙黛瓦的农家小楼倒映水中,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这几年村里变化太大了,路干净了、河变清了,出门就是风景,住着别提多舒心了!”村民时来君的感慨,道出了全村人的心声。近年来,校果村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提质,从垃圾治理、河道清淤到绿化美化,点滴举措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让村庄“颜值”与“气质”得到了同步提升,也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收获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和全市其他村不同,校果村有着独一份的魅力,这源于独特的美景,更源于跨越千里的文化基因。在这座由校庄、果元两村合并而成的村落里,生活着近500名校姓村民,他们皆是蒙古族后裔,约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里下河蒙古村”的美名也由此传开。为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村集体深挖蒙元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了成吉思汗文化广场、特色蒙古包等文化地标,让草原文化与水乡肌理巧妙相融,为村庄发展注入了鲜明的文化标识。“成吉思汗广场不仅是我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更成了传承蒙古文化的重要载体,让孩子们能直观了解祖辈的历史与传统。”村民校小康的话语中,满是对这份文化根脉的珍视。

如今,这座兼具双重风情的村庄,正站在和美乡村建设的新起点上谋划更大发展。“我们要把这份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推动蒙古文化与陈堡草荡文化深度融合。”校果村党总支书记王友华介绍,下一步村里计划在成吉思汗广场周边打造赛马体验区、民俗狩猎场等特色项目,推出沉浸式文旅体验产品,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生态饭”,也让这座里下河的“蒙古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持续焕发新生机,为全市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校果样本”。

全媒体记者 夏子轩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