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铃悟
□周国飞
晚来无事,便信步前往附近的公园去散步。外面有些许微风,含着初入深秋的寒气,清冽宜人。两旁的路灯疏疏落落地亮着,光线朦胧如纱。公园里人不是很多,偶有三两个慢跑的人掠过身侧。我便在这静谧里独自走着,想着想起的任何事情,任思绪漫无目的地飘荡。
行至公园西北角,忽闻阵阵清悦古灵的风铃声,不由得循声而去。前方有着一条小河,将公园与周边的城市轻柔地隔开,愈发显得幽深独立。河上卧着一座廊桥,连接着内外——我久居此地,竟不知有此一处。
那是座仿古的廊桥,宽不过一米有余,长仅一丈左右。两侧架设着石质栏杆,桥面以青石铺就,顶上的廊盖以木质构成,装饰精致,飞檐翘角,雕龙纹凤,非常好看。风铃就悬在四处檐角下,随风轻摇,洒下一串串铃铛声。在这寂静的夜里,那铃声格外空灵,仿佛能传到人的心里去。
我静静立在桥心,凭栏而立。脚下河水潺潺流过,晚风拂过衣襟,铃声在耳畔清脆地响着。一时心神俱远,物我两忘。这叮咚声里,忽然记起曾经读过的关于风铃的偈语:“通身是口挂悬空,不管东西南北风。一等与渠谈般若,滴丁东了滴丁东。”此刻眼前,不正是这般光景?风铃悬于虚空,随风轻摇,仿佛正与流水诉说着般若的禅意。在这滴丁东的声响里,清风明月,灯火斑斓,时光流淌……这般情境,让我沉醉不已,久久不忍离去。我不过是个偶然的过客,无意间听见它们的对话,这余外之音,已使我心安神怡,如沐春风。
“通身是口挂悬空”——正因为风铃腹中空无一物,又悬于虚空,无所依傍,才能这般自在轻盈、飘逸自如,发出如此清越的声音。细细想来,人若能似此风铃,空心无物,置身事外,超然于名利,不在乎金钱、职位,不为“东西南北风”所动,该活得何等通透洒脱!如能保持这种的“空”,何至于患得患失、斤斤计较;若能化作这般的“空”,又怎会陷入执念,与自己较劲、与他人过不去?
“一等与渠谈般若”——这份幽微而纯粹的感悟,风铃无意也不屑与他人言说。它自觉心境澄明透彻,身形轻盈无碍,只将这满腹的清音,与身旁流水静静交谈,那是只有清浅流水与空灵悬铃才能相互理解的圆融自在!倘若我们亦能如此,不妄言、不虚语,不执着于宣说,不为言说而言说,只在生活自然之中体悟生命的本真,那该是何等的自在与美妙。
夜色渐深,心中虽有所悟,却说不分明,只一句“滴丁东了滴丁东”,恰是此刻最好的注脚。耳畔铃声叮咚,心里默念“滴丁东、滴丁东”,带着满心的宁静与自得,乘着夜色归去。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