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2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七版:楚风拾英
2024年12月05日

研家乡史韵 学人文精魂 续红色血脉 绘青春华章

——江苏省兴化中学高一年级强基班研学活动

本文字数:2493

11月27日,在江苏省兴化中学政教处、团委、高一年级部的联合组织下,高一20班、21班的学生向位于苏中里下河腹部地区的戴窑镇进发,开展以“红色·砖窑·稻米·贤人”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红色文化:县委旧址里传承革命火种

 

步入中共兴化县委旧址,同学们好奇地瞧着青瓦黛墙木门,革命的激情和古朴的宁谧在这里水乳交融。聆听志愿者的讲解,同学们加深了对英勇的革命党人的敬佩,革命火种更加深植于内心。

 

砖窑文化:砖瓦陈列馆中体验实践乐趣

 

一块块砖瓦,记录的是岁月,更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美好的向往。听完这些陈列在馆中的瓦片背后或是感人或是有趣的故事,同学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体验戴窑砖瓦工艺这一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轻覆、喷水、吸干、沾墨、匀点,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被同学们的巧手拓印下来,成了永恒的纪念。

 

 

稻米文化:稻米文化展馆中了解种植历史

 

一进入稻米文化展馆,同学们便发出阵阵惊叹,各种高科技虚拟技术让同学们对稻米种植历史、种植文化有了全新的体验。同学们还吃到了工作人员刚煮出来的香甜软糯的大米饭,不少同学直呼“这才是真正的大米!想哭了!”看到同学们纷纷要求“再来一碗”时,工作人员欣慰地笑了。

 

贤人文化:韩氏宗祠中领略乐吾精神

 

走进一条看似平平无奇的小巷子,同学们终于来到了韩氏宗祠,听志愿者姐姐讲解“泰州学派”“乐吾精神”“理学发展”,听韩大爷用乡音讲述韩乐吾的感人事迹,同学们不禁热泪盈眶,也深刻认识了戴窑的文化精神。

参观结束后,大家怀着满满的崇敬和收获离开。本次戴窑镇的研学活动丰富多样,涵盖了文化学习、红色教育和非遗传承等多个方面,为高中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和体验。

虽然研学活动已经结束,但这正是同学们新旅程的开始。同学们将带着这次活动的精神和经验,勇敢地迈向未来,开启新的篇章,学人文精魂,续红色血脉,绘青春华章!

 

游学体会

 

高一(20)班 周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在聆听中汲取,在观看中了解,在实践中领悟,这次的戴窑研学之旅,让我们获益颇多。本次研学中四大主题贯穿首尾:红色文化、砖窑文化、贤人文化、稻米文化。倾听红色故事,理解英雄本色,重温艰苦岁月,方知幸福不易。县委旧址中,珍惜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岁月,继承热血的革命精神,沸腾在我们的胸腔。古物无声,件件有情,古老的瓦当砖块承载着匠心,越过百年,透着莹润的微光与我们相会。在砖瓦陈列馆,在拓印中,我们的指纹与百年前的匠人相叠,感受着彼此的体温。“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氏宗祠中东海贤人的谆谆教诲,越过时间不绝于耳。民以食为天,颗颗饱满,粒粒晶莹,稻米展馆中每一粒米都承载着农民的期盼,蕴天地精华,哺一方民众。此次的研学,我们领悟优秀文化,体会先进精神,寓学于乐,细品回甘。

 

高一(20)班 陈天宇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去往戴窑镇的研学之旅。启程,我们难掩眼中的兴奋与喜悦;归来,我们载着满心的感动与充实。

一路上,我们见证了许多风景,也研到了不少学问。有县委旧址中革命战士的英雄事迹,生动诠释着信仰的力量与和平的不易;有砖瓦陈列馆中各式各样的砖与瓦,其貌不拘,却经历了72道工序的历练,巧妙展示了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美好向往;有韩氏宗祠中韩乐吾的点滴事迹——安贫乐道,乐善好施,充分彰显了贤人文化的高尚内涵;有光明天成米业厂房中自动化的生产线,有力证明家乡经济的迅速发展……抬头看路,才能低头赶路。通过研学,我们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与发展,从而能够更清晰地定位自己的努力方向,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高一(20)班 陈嘉薇

 

戴窑见证过时代的更迭,经历过动乱的硝烟,他深邃的眼看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脉悠长,薪火相济。戴窑因窑业而兴盛,以砖瓦而闻名,砖瓦雕刻作为一项特殊民间艺术,承载了4000年的人文历史,是一笔宝贵的物质遗存和精神财富。在砖瓦陈列馆,一件件展品刀工精细,线条流畅,图案精美,质朴醇厚。做瓦制瓦,窑烟不息,是戴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文化深厚,上善若水。戴窑名人韩乐吾先生不仅才华横溢,写下众多名篇,流传至今,是明朝中期思想文化的一面旗帜,更有着“愿分梓里润苍生”这般兼济天下的心性,这正是戴窑贤人文化的具体体现。碧波逐梦,畅想未来。戴窑米业蓬勃发展,不断刷新记录,年米产量可供1亿人吃半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稻米文化。先烈英灵,永垂不朽。一群党的好儿女,一群革命热血青年,奋力救祖国母亲于水深火热之中。戴窑人民坚强勇敢,极富斗争的牺牲精神。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前仆后继,为家乡和全国解放,为最终赢得胜利做出巨大贡献,付出巨大牺牲,铸就了戴窑的红色文化。

 

高一(21)班 王颖楠

 

此次研学,让我对兴化戴窑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们首先到了稻米文化展馆。兴化作为鱼米之乡,稻米文化历史悠久,戴窑镇紧紧抓住“民以食为天”的宗旨,努力将兴化大米做到品种多、品质好,让兴化大米香飘全国。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砖瓦陈列馆。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璋派刘伯温来到吴王张士诚起兵之地——戴窑,见此地水激清波,地蒸云霞,蔚然成彩,南有青龙河,北有凤凰嘴,中有八卦地,大有藏龙栖凤之势,恐再出能人与朱氏争夺江山,便下令建窑72座,凿井36眼,以此破掉戴窑风水,戴窑砖瓦因此得名。在那儿,我们梦回明朝,见证了砖瓦的烧制过程,了解了独具特色的砖雕及背后的故事,无不被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折服。研家乡史韵,学人文精魂,续红色血脉,绘青春华章。此次研学之旅,开阔眼界,增长学识,令我受益匪浅。

 

高一(21)班 徐义航

 

遇见戴窑,实乃人生幸事。这片土地上积淀着古老文明的智慧,流淌着英雄豪杰的热血,更是新时代中国迅猛发展的生动写照。从一粒米出发,戴窑正迈向一个崭新的未来。粮食交易量多年稳居全国之冠的天成集团,正是那些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企业的缩影,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为戴窑注入了崭新的活力。红色基因,如血脉般流淌在戴窑人的骨髓深处,严昌荣等英雄的事迹,在此地代代相传。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为戴窑增添了无限光彩,韩家祠堂、泰州学派、砖瓦烧制的技艺等等,都是历史的瑰宝、文化的积淀。戴窑的未来,充满希望。愿我们以奋斗的姿态,共同助力戴窑的繁荣昌盛,愿戴窑之花,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